飲酒的目的不同
酒在中國人眼里更多的是被當作一種交際的工具,所以在中國的酒文化中缺乏對于酒本身進行科學而系統的理論分析和品評。
比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發現,酒文化之間的差異其實就是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是大寫意式的發散思維;英國人則是工筆素描式的直線思維。文化在不同時代背景、不同階層、不同人們,甚至不同心情中被理解的程度,方式也不同。因生活環境、歷史背景、傳統習俗、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社會規范等的不同,酒文化呈現出風格迥異、豐富多彩的民族特性。
飲酒器具不同
中國古代酒器以青銅器、漆器和瓷器聞名。中國酒器以形象優美,裝飾眾多著稱。而且中國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青銅酒器中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禮器一應俱全。就像現在的茶具一樣。后來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紋也是十分動人。另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壺、鴛鴦轉香壺、九龍公道壺、瀆山大玉海等。但現在大多數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西洋酒器。
而英國酒器多是玻璃制品,講究透明。這樣才能觀察出酒的檔次高低。西方酒器輕巧方便,現以被大多數中國家庭所接受。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應用什么酒具。所以他們有葡萄酒杯、白酒杯、紅酒杯、白蘭地酒杯等。
在酒杯方面中西兩方差別較大。而西方酒器現在占明顯優勢。中國的傳統酒器在普通家庭中已十分罕見。
飲酒方式的不同
中國人講究“淺酌”。所謂“淺酌”既酒杯在手,邊飲邊啜,淺斟低唱,徐徐而進,旨在追求一種“酒趣”,追求進入一微醺的境界。所謂的微醺者,即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亦悟亦迷,亦真亦幻,激情與幻覺共生,恍惚與明察,具在一種頗為奇妙的飄飄然的境界。
而英國人講究“喝”。所謂“喝者”亦可謂之“牛飲”,即一瓶酒也罷,一杯酒也罷,通通是一仰脖子喝它個底朝天.只求一醉而不知酒味,更不能知那“?淺斟低唱”的微醺之味。西方人喜歡牛飲,漸至狂歡無度,結果是成千上萬以至上千萬的酒精中毒。國街頭一到深夜急救車多數搶救的都是四散在街頭的酒鬼,為此每年要花3.7億英鎊。英國《每日郵報》說,借酒滋事一直是英國街頭犯罪的重要原因,社會各部門每年為了應付這些問題,總計花費達到170億到220億英鎊。在英國流傳這樣一個笑話:如果國家要禁止英國人喝酒,國會議員會第一個帶頭抗議。
英國作家福勒說:“溺死在酒杯中的人多于溺死在大海中的人。”英國作家喬叟說:“醉酒是埋葬人們理智的墳墓。”而英國人難得微醺之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