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醬、紅城、地方國營名酒
【黑醬/黃醬】
醬瓶茅臺,當時的專供茅臺。瓶子是偏黑土黃色的,叫黑醬;瓶子是黃色的,叫黃醬。
【白董/紅董/褐董】
1983年,“白董”問世,該酒酒標為白紅相間,為了與之后的“紅董”相區分,藏家稱之為“白董”。1989年,紅董問世,其酒標由于通體紅色,故名“紅董”。1990年代初,褐董面世。該酒因酒標呈深褐色而得名。
【地方國營茅臺】
1983-1986 年,三大革命背標結束使用,外包裝仍然采用1960 年代左右開始采用的棉紙包裝。俗稱“地方國營茅臺酒” 。
【鐵蓋茅臺】
1987年到1990年,茅臺酒瓶從540毫升換成了500毫升,背標也換成了新的,包裝從棉紙換成了紙盒,瓶蓋從塑料蓋變成了鐵蓋,這一時期的酒俗稱鐵蓋茅臺。
“四大、八大、十七大”
有些藏友經常會說:“我收藏了老八大。”在老酒行話中,有不少行話乍聽起來像是會議名稱,實則指的是“中國名酒”。
【四大】
全稱為四大名酒,指1952年,第一次全國評酒會上評選出的四個國家級名酒。分別是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西鳳。
特別要指出的是,此時五糧液還未恢復生產,所以,在傳統的老四大名酒中,五糧液并未名列其中。
【八大】
這里的八大要分為老八大和新八大。
所謂的“老八大”是指在1963年,中國第二屆評酒會評出的八大國家名酒。即古井貢、茅臺、董酒、汾酒、五糧液、西鳳、瀘州老窖以及全興大曲。
而時隔十余年,在1979年第三屆評酒會上,西鳳、全興大曲不幸落榜,劍南春、洋河大曲取而代之上榜,成為“新八大”。
”新八大“有劍南春和洋河大曲
【十三大】
“十三大”是指1984年第四屆全國評酒會評出的十三種名酒。
即茅臺、汾酒、五糧液、洋河大曲、劍南春、古井貢、董酒 、西鳳、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雙溝大曲、特制黃鶴樓酒、郎酒。
【十七大】
“十七大”是指1989年第五屆評酒會評出的十七種名酒。分別是茅臺、汾酒、五糧液、洋河大曲、劍南春、古井貢、董酒 、西鳳、瀘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雙溝大曲、特制黃鶴樓酒、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糧液、沱牌曲酒。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十七大名酒,它代表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名酒的最高水準,因此亦是收藏界的標桿之作。
【五十三優】
又稱五十三國優,指的是被評為國家優質酒的53種酒,有別于國家名酒。
1989年,在我國第五屆評酒會上,155個新參賽的酒樣,經五六輪次的編組,最后決出了國家名酒17種(上文提到的十七大)以及國家優質酒53種。
在五十三種國家優質酒中有不少是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名酒品牌,如習酒、白云邊、桂林三花、太白酒等。
有關名酒的行話,絕非一篇文章可詳盡?偠灾,學好老酒“黑話”,生活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