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深層的因素
問題絕非上述一個。
在山東酒企做大做強的制約因素中,發展軌跡可做追溯。
鳳凰網山東梳理發現:從計劃經濟時期以來,不少縣級地方政府出于增加稅收的考慮,曾鼓勵迅速建酒廠,這些酒廠屬于速成型的,建廠后從外地拉基酒,進行再加工、包裝等等,一年時間很快達到2000萬至3000萬元的體量,投入產出很快,所以縣一級的酒廠非常多,然而,這些酒廠的銷售完全靠縣政府引導消費,品牌力弱,跨縣甚至跨省消費的難度很大。
以古貝春酒業為例!吨袊虉蟆穲蟮婪Q:古貝春要向全國擴張,招商難度很大,尤其是要招到能實現1000萬至2000萬元銷售額的經銷商幾乎不可能,實際招到的經銷商多是50萬元、100萬元銷售水平的。
還有,觀察眾多山東白酒企業,其獲得的眾多榮譽幾乎都限于山東,其影響力也基本上局限于山東及其周邊地區。
可以說,這對開拓一個新市場作用十分有限。
此外,開辟新的市場領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可以獲知:產品和人的生命一樣,要經歷形成、成長、成熟、衰退這樣的周期。在生命周期的初始階段一般是無法盈利,甚至會投入值大于產出值。并且,這一必經階段一般都會很長。
據前面分析可知,山東幾乎所有的酒企其全年銷售額都無法進入中國白酒的第一梯隊。面對這種現存的事實,山東白酒企業很難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用來支持龐大的前期投入。
其實,山東省對白酒的支持力度與河南、四川、河北、江蘇等省份相比,政策扶持力度相對較弱。
值得提及的是,《河南省酒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培育1-2家年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3-5家年銷售收入超20億元的優勢企業;扶持1-2家白酒企業上市。河南還出臺系列“真金白銀”政策,將從省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單列安排豫酒發展資金500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酒企在原材料收購、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優惠政策;全面清理涉酒企業不合理收費,切實降低酒企負擔。
原因并非僅僅如此。
普遍的觀點認為:山東白酒企業處于一種“小散亂”的狀態,長期以來諸侯林立,在內部的紛爭中消耗掉自身實力。數量眾多,卻沒有形成一種可以抵御外來“入侵者”以及提升自身實力的合力。
而至于這樣的合力如何形成又如何施展,目前依舊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