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品牌思變欲“殺”出
面對涌入的“狼群”,東北本地酒企也在思變。
雖然至今東北地產酒依舊沒有在白酒版塊中形成霸主地位,經過多年的曲折發展,大部分國企已經完成轉制改革,搭上民營經濟的新列車,經歷著新一輪增長,即使依舊無法與白酒大省相比,但與自身歷史相比,產量、利潤、產值等綜合指標都有了質的進步,并且在產品規劃、技術提升、品牌定位和管理以及營銷綜合能力等都有了明顯提升。
2016年在阿城市場銷售額增長15%、哈爾濱市增長13%的黑龍江省玉泉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將今年定為二次發展的元年,并制定了實施省內省外兩條腿走路,聚焦省內核心市場,輻射東北其他市場,利用光瓶酒發展風口機會,戰略布局關內市場戰略。
按照這一戰略部署,玉泉酒業聚焦核心產品,占位次高端上量產品,推出300元左右商務標桿性產品、三八線產品和主流價格帶光瓶酒,并已取得顯著成績。
吉林省洮兒河酒業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方運武認為,長期以來東北地產酒整體呈現出混亂、無序、低端拼搶激烈地格局表現,缺乏良性的競爭氛圍,也缺乏振臂一呼的地產品牌,照成這一現狀的根源在于東北酒企缺乏有泛區域性、全國性的大流通產品。
為此,洮兒河推行超級大單品戰略。在方運武的極力推動下,洮兒河中檔價位的將主打和順系列的四款產品,而低檔光瓶酒也將推白標、銀白標、金銀標三大系列超級大單品。
“推超級大單品,也是為了下一步開拓全國市場最積淀。”
方運武在分析東北本地酒企時,指出,即使是當前在全國市場做得較好的老村長、龍江家園等品牌也均在東北本地市場占據的份額優勢不明顯,反而是在全國市場打響之后又反攻本地市場。
業績連續兩年翻番、享有全國光瓶酒增長之冠美譽的吉林小村外酒業,占有率和認可度越來越高的原因,一是由于在本地市場餐飲渠道的高占有率,另一原因則是全國招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特別是河北、安徽、湖北、福建、陜西等省外市場的不斷壯大。
除開洮兒河、小村外有向全國進軍的想法外,道光二十五、玉泉乃至于大清鹿苑也都開啟了奮戰全國糖酒會之路,寄希望于通過糖酒會打開全國化品牌之門,而效果也較好。
獲得2016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榮獲大金獎的新懷德酒業在對外擴張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立足“小而美”,通過不斷地創新研發給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口感,不僅到了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主任路證閩領銜的眾多政府領導和酒業大佬的站臺支持,還揚名海外,把握住彎道超車時機,成為了東北酒業又一面旗幟。
頗有點意思的是,隨著本地酒企的奮勇作戰外,東北各地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吉林公主嶺市、吉林白城市、遼寧西豐都明確出臺了一些對白酒的支持政策。而在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洮兒河還制定了3年上市計劃,而也已經有東北酒企在呼吁抱團取暖,與外來酒企共享東北增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