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高端名酒也成為拉動市場的重要力量,水井坊今年3月推出了新典藏,7月10日,再次下發價格調整的通知,典藏、井臺和臻釀八號出廠價從8月起每瓶分別上漲15元、10元、10元。
調價的還有其他名酒,洋河股份將海之藍、天之藍價格上調2元/瓶,夢之藍系列則上調10元/瓶~30元/瓶。自今年2月底開始,郎酒先后3次調價紅花郎,并接連調整核心聯盟商供貨價格和“買贈政策”,將旗下紅花郎等產品價格上調20元/瓶~100元/瓶。
業界認為,一線高端名酒如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由于稀缺屬性突出,在新的消費需求的帶動下,呈現上漲趨勢。而次高端名酒,則由于一方面搶占空白點,另一方面在利潤空間上的優勢,成為名酒企業力推的一個熱點。在高端、次高端熱銷的形勢下,帶動名酒企業整體走高。
調整產品結構,注重終端動銷
盡管名酒企業呈現回暖趨勢,但是基于布局市場、優化結構的考量,對于產品結構的調整仍在持續進行之中。業界認為,產品結構的調整,既是如今上市酒企成績靚麗的主因之一,也是名酒企業持續發展的方向。
貴州茅臺半年報顯示,從銷售收入上看,今年上半年系列酒銷售收入完成了25.49億元,同比增長268.72%,是去年同期(6.91億元)的3倍有余。系列酒已經成為飛天茅臺之外提升最快的業務板塊之一。
業界認為,過去茅臺對于飛天依賴過重。這也成為其在酒業調整期業績波動的重要原因。此后茅臺致力于改善產品結構,系列酒不僅讓貴州茅臺的產品更加豐富,也成為推動茅臺增長的重要根基。
系列酒無疑是面向中端,王子酒、飛天茅臺迎賓酒和貴州大曲等產品實現了單品突破,“量效齊升”成為今年系列酒銷售的顯著特點,已基本與茅臺酒形成了股份公司“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貴州茅臺共投入銷售費用13.7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5.91%。銷售費用的大幅度增加,是因推進“133”品牌戰略及醬香酒系列酒“5+5”市場策略而投入增加的結果。
有專家分析稱,未來茅臺的戰略突破口會是系列酒。在其看來,茅臺巨大的品牌價值,僅憑產量有限的飛天茅臺難以全部釋放出來,必定要打系列牌。茅臺會進一步打造階梯價格機制,提升茅臺迎賓、王子、漢醬、仁酒等系列產品的品質,這些酒的價格和市場銷量會提高。
五糧液同樣致力于發展系列酒,以五糧特頭曲為代表的腰部新品系列,在2016年底至2017年上半年,針對重慶、成都等區域市場進行精細化運作,推出區域市場專屬的“五糧頭曲”系列,零售約在150元左右,直指區域名酒的主流市場空間,并與郎酒、瀘州老窖等產品在此價位段形成競爭。
水井坊則明確了對于產品的定位,重點打造臻釀八號、井臺和新典藏,精準定位次高端市場的戰略布局。
業界認為,茅臺、五糧液布局系列酒,目標為占據中高、中低市場,為營收持續增長提供動力。一些在300~400元價位段強勢的名酒則布局次高端,力爭局部優勢。
與過去酒類企業過分注重渠道、過分注重營銷數據不同,如今的名酒企業更為重視動銷以及背后的終端資源。
業績靚麗的水井坊,無疑備受業界關注。實際上,在這樣的業績背后,是其對市場的持續打造。據悉,水井坊今年的市場費用投入相比去年投入翻倍達到1.02億元。水井坊總經理范祥福表示,未來還要繼續加大投入,同時每一個季度都會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進行評估調整。
這些市場費用的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終端,到今年5月,有機構調研表示,預計水井坊核心門店數量已經達到4000~5000家。
在營銷模式上,水井坊方面提出,進一步完善以動銷為導向的新型總代模式,繼續聚焦核心門店,增加市場覆蓋的廣度和深度。
業界有觀點認為,酒業經過調整,與以往過分注重數據和任務有很大不同——在調整期之前,郎酒通過壓貨等方式,快速達到100億元規模,但也埋下了隱患。另一方面,此前郎酒的問題,也與傳統代理模式、傳統渠道模式息息相關。
傳統模式逐級壓任務的弊端盡顯,這也使得名酒企業吸取教訓,開始轉為動銷導向,注重終端建設和創新營銷模式。
水井坊采用了傳統總代模式和新總代模式并行的方式開拓市場,新總代模式牢牢抓住了終端市場,提高了對終端的把控力度,保證了市場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同時著力發展終端,核心門店大幅增加,從去年的3000家到現在發展到5000~6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