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是典型的季節性消費品,氣溫比較高的二、三季度銷量幾乎是一、四季度的兩倍。而到了盛夏,夜市每晚基本都是滿座,啤酒銷量呈持續上升趨勢。一品牌啤酒市場調研人士表示,因為啤酒消費主要是靠銷售量,合適的銷售手段對消費的拉動是最有效的。
該觀點認為,近年來啤酒銷量走低,其實有一個因素,即是高溫天氣明顯減少(涼夏)。自從2014年以來國內整體開始出現下滑的現象,在啤酒行業里,天氣因素是被認為導致銷量下滑主要原因。前年,14 個啤酒產量大省 (包括直轄市)的省會中,有 7 個城市 35 ℃以上的高溫天氣明顯減少,有 9 個城市 33 ℃以上的高溫天氣明顯減少,因此“涼夏”現象可以部分解釋啤酒銷量減少。
市場皆源“靠天吃飯”?
但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去年夏季天氣炎熱,但仍難阻啤酒銷量下滑,因此將下滑原因皆歸因于天氣的說法偏頗片面、難以成立。
分析認為,影響啤酒銷量的因素不僅在于天氣原因,這還受制于人口結構變化、經濟因素、人們的消費習慣的改變等多方面原因。經濟形勢因素導致消費疲軟是啤酒銷量下滑的主因之一,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導致銷量下滑。目前我國城市每年減少上百萬的勞動人口,這些人群是啤酒消費主力,勞動人口減少必然導致啤酒銷量下滑。除此之外,國內的很多啤酒企業在前幾年啤酒業高速發展時期不重視新產品、新口味的研發和創新,并且對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研究不夠恐怕也是導致目前全行業下滑的很大因素。如嚴查酒駕等影響。綜合來看,天氣因素只能排在因素的后幾位。眼下天氣炎熱,有可能改變啤酒銷量,但只能讓下滑幅度有所緩解。
在經歷了此前2年多的行業低潮期后,今年啤酒業今年弱復蘇的可能很大,未來啤酒行業開始追求精細化方向發展。
啤酒行業有單價低、利潤薄的特性,在銷量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對行業整合以抵抗下滑帶來的風險的要求更為迫切,未來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的可能性也將增加。
目前國產啤酒的瓶頸在于,低端啤酒銷量下滑,高端市場卻沒有做起來,目前處于青黃不接的節點。在產銷持續不振下,啤酒業掀起了一輪洗牌,市場集中度有所提升。啤酒行業困境亟待改觀,個別企業不斷急速轉型步伐。同質化的啤酒產品,已越來越難滿足當下消費者多元化口味。
未來,啤酒企業需通過生產更多的產品來滿足特定人群,實現不同價位、不同風格、格局特色的產品布局,滿足消費的差異化需求,才能逐步擺脫低迷、恢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