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華鵬的翻身仗,同樣走了*ST德力的路子——轉型跨界。
2017年初,山東華鵬參與了酒類銷售平臺壹玖壹玖的定增,持股0.75%。而在這之前,公司將旗下電商公司上海成贏49%的股份轉讓給了壹玖壹玖。
2017年底,山東華鵬擬收購主營化妝品生產銷售的巨擘億網,未果。
2018年2月底,山東華鵬對外宣布了準備收購主營消防機器人滬寧智能的消息,再次告吹。
轉型之路還在披荊斬棘,但可以確定的是,山東華鵬也放棄了手中的這只紅酒杯。
昔日的酒杯巨頭紛紛衰落,值得行業反思。
整個日用玻璃制品產業仍處寒冬,發展至瓶頸階段。低質低價、同質化問題和產能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影響行業整體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傳統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環保的壓力是當前行業面臨的兩大突出問題。
國內并沒有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國性玻璃器皿企業。首先,核心原因在于技術水平停滯不前,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一方面無力通過創新來平攤各類消費費用的增長,另一方面又不能滿足消費升級下市場的品質需求,落后的加工技藝與產品品質,只會與市場越來越脫節,產品不討喜,自然庫存積壓,費用不減,苦苦支撐。
同時,產能擴張過快,導致價格競爭激烈,原來一部分靠人工產品的優勢衰減,且大部分中低檔機制器皿已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反觀之國外,歐洲玻璃器皿技術鼎鼎有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結果中唯一入選的家居品牌—iittala,是北歐頂極家居設計品牌。這個在消費者眼中意味著品味和質量雙重保障的品牌,在芬蘭隨處可見,131年長盛不衰。芬蘭人說:先看到iittala的杯子,才喝水。
環保嚴查是壓在玻璃制品企業的另一座大山。以燃燒重油為主、大氣污染排放量大的玻璃制品企業,與電廠、陶瓷、鋁型材等并稱大氣污染四大“老大難”行業。對于玻璃行業“油改氣”的環保政策和相關環保設施的到位,需要投入高昂的費用,這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關口。
同時,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改造前燃料成本占整個生產成本約30%,油改氣后會增加至超40%,相當于整個生產成本增加超10%。而在行業利潤持續下降的前提下,大大擠壓企業的生存空間,市場淘汰率提高。
手中杯,杯中酒,缺一不可。在我們見證酒業復蘇的美好時代,我們同樣希望看到國產酒杯的崛起。日用玻璃制品企業需要做的是在控制質量的基礎上,不斷改善產品的外觀設計、健康環保等各方面,完成消費升級的更新換代,再次回到主流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