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頻頻發布的同時,四川還推動“互聯網+白酒”,拓展銷售新渠道。
瀘州老窖、劍南春、水井坊酒業、瀘州華明酒業等企業已成立直屬電子商務營銷公司,建立電商平臺,開發網絡專屬品牌,縮短生產到消費的距離。瀘州老窖的“三人炫”推出僅兩天便賣出40噸,不到3個月就銷售100萬瓶,創造了電商渠道酒品銷售的新紀錄。
此外,白酒新常態下,企業并未降低對工藝提升的投入。去年,全省白酒行業加大科技投入,推動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應用,促進傳統行業生產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創新創造的改革支撐——名酒混改、原酒整合、金融創新
“企業改革是白酒行業恢復活力的推進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各名酒企業在推行企業管理、上市融資、人才引進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
五糧液集團公司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員工持股和經銷商持股。沱牌舍得集團從2003年起歷經7輪改制,終于在去年7月正式完成戰略重組,集團凈資產由17億元增加到45億元,成為我省首個酒企“混改”示范。
整合,則是部分小酒企的突圍選擇。
在宜賓,敘府酒業、國美酒業等28家企業出資2.45億元組建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集中打造“宜賓酒”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宜賓酒”地理標志集體商標,提升宜賓酒的附加值;新宇酒業、圓明園實業、寶峰潭酒業與戎德坊銷售公司等4家企業合并組建戎德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抱團發展,提升“宜賓酒”的競爭力。宜賓還制定了白酒行業首個團體標準——《多糧濃香型白酒生產企業良好行為規范》,提升“宜賓酒”的質量優勢。
在邛崍,去年6月,由邛崍市建投集團牽頭,與8家白酒骨干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成立了國有控股和民營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四川邛酒集團有限公司。“組建國資主導的產業龍頭公司,旨在引領邛崍白酒企業創新發展,整體升級,激活百億產業的市場主體。”邛酒公司董事長曹映友表示。
此外,面對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宜賓、瀘州等主要酒產區也各自開展金融改革。
宜賓創新設立“宜賓市白酒企業互助資金”,開展了“原酒質押貸款”“窖池抵押貸款”等融資模式,幫助企業解決調整期的融資困難。
瀘州則成立了國內首只以純糧原酒為投資標的物、總規模30.15億元的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并由中國酒業協會牽頭著手制定固態原酒標準體系,擬通過標準鑒別原酒,在行業形勢低迷的情況下,破解白酒原酒融資困局。
“名酒混改、原酒整合、金融創新,四川多條腿走路,才創造了川酒筑底回升的成績。”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產業內部進行改革創新,在企業內部進行產品創新,使川酒在現有規模上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