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和市場都不能削弱
季老爺子對這次川酒來貴州走訪“很激動”,他對大家說,以后我們兩家盡量走動,肯定對于我們白酒行業是個促進。
季克良曾在1998年去四川參觀考察,當時帶著幾個問題:為什么茅臺當時發展比較川酒企業慢?為什么四川酒企稅負比貴州少?如何搞好激勵機制?
季老爺子帶著這三個問題去之后,感受到四川酒企同仁的關心支持,“川酒企業給我們提意見,我們很感動。1998年四川之行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此次川酒再來貴州,是對我們進一步的幫助。袁董事長、李保芳書記去年也走了很多企業,這種交流對于我們行業而言是個好事”。
季老認為,中國白酒金三角這個平臺,對四川和貴州都是好事,因為我們集中在偏遠的西南角,討論如何保護、交流、發展,對于雙方而言都是好事。
“作為一個企業講,確實要圍繞市場來做好各項工作。但技術是個基礎,在市場好轉的時候,更應該加強。技術和市場都不能削弱。這個工作量很大,希望金三角的領導和企業能夠多重視多交流。此外,科學技術方面的交流也要放進去。”季克良說。
他還提出,如何保護環境也是金三角企業需要重視的問題,名酒都是原產地保護產品,原產地生態對產品質量影響很大,所以一定要保護起來,可以引進一些先進的東西。
“茅五會”3月中旬落地
川黔兩省白酒產業在全國白酒行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傳統酒業大省,兩省都擁有眾多知名酒企及品牌。2014年10月,兩省領導人會見,特別交代要建設中國白酒金三角。2015年5月之前,川黔兩省經信委通過兩三個月的意見交換,達成共識。
當時,李保芳任貴州經信委主任,是他帶隊到四川經信委考察并簽訂《川貴兩省白酒產業合作會議備忘錄》。此次川酒企業代表回訪也是推進川黔兩省的共同合作。
李保芳認為,當時《備忘錄》沒有按照新政區劃來,而是按照大的區來劃分,這一點很好。
李保芳說:“去年我曾帶隊到瀘州老窖和郎酒考察,也結識了很多朋友。今天我們共同探討川黔兩省白酒發展,意義深遠,將為中國白酒未來發展提供新的經驗借鑒。”
對于行業龍頭企業怎么干,李保芳談到三點:一是做品質,要讓行業的人知道,帶領大家做最好的酒;第二是要做誠信;第三是要做朋友,不去搞爭斗。
3月20日左右,茅臺將帶隊前往五糧液、劍南春等川酒企業進行考察學習。李保芳認為,到五糧液去參觀,茅臺就要釋放一個信號:川黔兩省白酒企業要共同合作發展。對茅臺來講,每次拜訪都是一次寶貴的提升機會。
李保芳更看重行業生態建設,他說:“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我認為還是要互促共進,推動企業產業互相借鑒,共榮共進,形成良好的行業生態。”
李保芳不排斥金三角的說法,貴州是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最主要一極,也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主產區。未來,白酒金三角的合作需要賦予其更多實質性的內容。通過加強合作實現共贏,實現兩省白酒產業的共同發展。這不僅是對兩省白酒產業,對于國內白酒產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有著示范引領作用。
茅臺1月份實現銷售收入88億元
袁仁國介紹了茅臺集團的相關情況。2016年全年,茅臺實現銷售收入502億元,同比增長19.9%;利潤總額251億元,同比增長10.5%;完成工業增加值444億元,同比增長18.1%;占遵義市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的41.4%;占貴州省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的11.4%。引領白酒產業成為貴州第一支柱產業。
同時,茅臺集團去年上交稅收188億元,同比增長23.2%,占仁懷市稅收收入的96.1%,占貴州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2%,帶動仁懷地方就業10萬余人,占仁懷市總人口的六分之一。
今年1月份,茅臺集團實現銷售收入88億元,同增10%;利潤總額29.8億元,同增4.7%,完成增加值65.4億元,同增8.1%,稅收38.5億元,同增163.5%。2月16日,貴州茅臺收盤價348元,股票總市值4372億元。
袁仁國認為,川黔兩省山水相連,是名優白酒聚集區,醬香、濃香的發源地,是中國優質白酒的主產區,也是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蒸餾酒產區。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不斷著力打造白酒金三角,并加大政策引導、協會服務及科研創新,推進白酒產業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
“以五瀘郎劍為代表的川酒名企在市場營銷、文化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成果,值得茅臺不斷學習。去年以來,我們先后走訪瀘州老窖、汾酒、洋河、西鳳、古井、郎酒等六家名酒企業,今年3月下旬,我們還將組團到五糧液集團考察交流。”袁仁國說。
同時,袁仁國表示,行業目前出現“四個不變”和“一多”。“四個不變”是白酒作為中國人情感交流的載體沒有變、作為中華文化符號之一沒有變、作為中國人的頻繁消費品沒有變、中國人消費白酒的風俗文化習慣沒有變。“一多”是指隨著小康步伐不斷加快,喝好酒、喝健康酒的人越來越多。
與此,白酒行業也要看到供過于求、產大于消的行業格局沒有變。行業競爭激烈,限制酒駕三公消費的趨勢不變。
對于本次川黔白酒巨頭座談,袁仁國認為:
其一要共推產業發展,要聯手打造川黔白酒品牌集群,可以借鑒法國波爾多的經驗,共同推動兩地白酒產業的發展,讓更多的白酒企業從中受益;
其二要聯合保護長江白酒生態圈,促進白酒產業生態化發展;
第三是共同擴大產業“朋友圈”,加大正面宣傳,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援,構筑川黔白酒新形象和新優勢。要共創包容合作,邁向命運共同體,實現雙贏的共同理念,越是困難的時刻,更要強化合作分享;
最后是積極學習不同文化的有益成果,結合“一帶一路”契機,以開放心態實現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在推進白酒國際化的進程上取得突破。
研究怎么跟上“老大哥”
劉中國在會議上說,新時期的茅臺,源于其苦練內功和對工匠精神的堅守,在營銷方面不斷豐滿充實,厚積薄發,成就了其在中國白酒中獨特的地位。
“茅臺多年對于工匠精神的堅持,成為了典范。特別是1998年以來,茅臺清醒定位,確立九個營銷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瞄準高端的發展值得我們學習。此外,對于酒文化的塑造、企業管理經驗等也值得我們學習。”劉中國說。
劉中國提出,2016年,白酒行業突破了7000億元規模,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說,產業政策、地方保護、企業性質、機制和體制,都是束縛我們發展的因素。但最關鍵的還在于我們能不能看到這些趨勢并盡早落地。
“未來白酒行業整合的最佳模式應該是核心品牌競爭力+資本+優勢渠道商。要以開放包容心態,讓產業內外及上下流動起來,打通產業鏈。此外,高度重視白酒產品與衍生產品的研發,五糧液將在未來繼續學習,做到若干轉變。”劉中國說。
郎酒與茅臺之間走動較多,汪俊林說,茅臺發展得非?,讓他十分震撼,而郎酒出現了幾個問題:一是品牌基礎不扎實,二是生產基礎不牢固,三是環境整頓不夠,未來三到五年會趕上。
“郎酒自身在環境改善方面做得還好,但是在整個赤水河流域方面還應進一步重視。今年我們會進一步學習研究怎么跟上‘老大哥’。”汪俊林說。
張良對茅臺的股價創新高的看法是“證明了傳統白酒的魅力和生命力”。茅臺今天的成果離不開歷史積淀,瀘州老窖在白酒當中經歷了各種變化。瀘州老窖在1987年開始在價格方面與五糧液出現差距,剪刀差逐漸拉大。后來,1573酒窖的出現使得老窖的差距縮小。隨著經濟的發展,未來的品牌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楊冬云認為,從2001~2017年,茅臺變化十分明顯,很多東西值得劍南春學習。這些年,白酒分化十分厲害,真正增長的就是以茅五瀘等品牌企業為首的增長。
“而劍南春經歷了一些行業中沒有經歷的挫折,比如2008年的地震,后來的股權糾紛,穩定是我們現在尋求的重要內容,企業去年和前年的增長也十分明顯。我這次準備將經驗帶回去學習。”楊冬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