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茅臺酒的歷程,不得不提及清朝康熙年間便已聲名鵲起的釀酒燒坊——偈盛燒坊。這個古老的燒坊,被視為“茅臺酒”概念的起源,并在醬酒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偈盛燒坊如何在歷史風塵中逐漸消失,成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據史書記載,偈盛燒坊興起于1704年,即清朝康熙年間。當時,憑借其精湛的釀造技藝和優質的酒質,偈盛燒坊在茅臺村及周邊地區贏得了廣泛贊譽。
1990年,在茅臺村附近的三百梯,一塊路碑的發現為偈盛燒坊的歷史地位提供了重要證據。路碑上刻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茅臺村“偈盛燒房”的字樣,這是目前關于“茅臺村醬酒”的最早歷史記錄。這一發現證實了偈盛燒坊在茅臺酒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揭示了茅臺酒悠久的歷史淵源。
偈盛燒坊對醬酒發展的重要性顯著。作為最早提出“茅臺酒”概念的燒坊,它開創了茅臺酒釀造的先河。同時,其釀造技藝和酒質也為茅臺村醬酒贏得了廣泛贊譽,推動了醬酒在當地的普及和發展。
遺憾的是,偈盛燒坊在歷史長河中已逐漸消逝。關于其消失的具體原因,歷史上并無明確記載。但可以從一些可能的原因進行探尋和思考,以期還原那段歷史。
一方面,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茅臺村的釀酒業經歷了多次變革和重組。在這個過程中,偈盛燒坊可能遭遇了經營不善、競爭激烈等困境,或無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而逐漸退出舞臺,反映出歷史變遷中的興衰更替。
另一方面,偈盛燒坊的消失也可能與其傳承和發展機制有關。釀酒技藝的傳承和保護機制的缺乏可能導致技藝失傳和燒坊衰落。此外,茅臺酒品牌的崛起和統一化經營模式的推廣也可能導致一些小型燒坊被整合或淘汰,這也可能是偈盛燒坊消失的原因之一。
盡管偈盛燒坊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它對茅臺酒和醬酒發展的貢獻永載史冊。作為茅臺酒概念的先驅和醬酒歷史的見證者,偈盛燒坊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茅臺酒的歷史豐碑上。同時,后人也應從偈盛燒坊的消失中汲取教訓,努力延續和發揚茅臺酒和茅臺村醬酒的輝煌歷史,為后世留下更多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