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重視廣告數量,忽略推廣質量
廣告宣傳對進口葡萄酒的啟動是有作用的,但并非“自古華山一條路”。
君不見許多著名品牌廣告與我們天天見,可銷售業績并不盡如人意,其關鍵在于市場推廣質量沒有迅速跟進廣告傳播效應,最終形不成組合宣傳疊加優勢,對市場很難有沖擊力。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電視上看到一款進口葡萄酒的廣告,便問身邊的朋友:這酒你們見過沒有?在哪里能買到?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不知道。于是大家都開始為這個企業的廣告費心疼。
顯然,目前不少進口葡萄酒都存在這樣尷尬的情況,廣告質量低下導致葡萄酒的識別度更低。
六、市場推廣錯位
首先,很多的葡萄酒代理商是沒有酒業運營經驗的,也就是所謂的外行資本。大多是在和國外進行貿易的過程中發現了當地的好產品,受老外的葡萄酒文化影響,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以為老外認可的好產品中國人也認可,以國際化的眼光評判中國葡萄酒市場;但是,他們往往遠沒有真正理解中國酒業市場及中國的酒文化特點。此外,資本的持久力更是另一個方面的深層而又客觀實際的問題。
其次,脫離產品的文化背景,缺乏渠道的規劃,陷入傳統的中國酒式的市場推廣及招商 模式。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指出: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體系包括定位、業務系統、關鍵資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現金機構和企業價值6個方面。葡萄酒企業今后的工作就是要善于制造故事、生產內容,要有“人聯網”,關系鏈要成為供應鏈、價值鏈。如同當局得迷旁觀者清一樣,一旦進入了酒類市場的生產和銷售流通的實戰環節,很多的商家都難以把握市場策略而迷茫,以傳統的中國酒類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往往卻收效甚微。因為葡萄酒現在雖然傾向于大眾消費,但是,葡萄酒消費文化熱潮依然沒有形成主流消費文化,所以,傳統的招商模式難以體現產品的價值,可以說,上萬人參觀的展銷會的效果還不如一場只有幾十人參加的品鑒會效果好。
七、管理粗放
葡萄酒市場的復雜性決定了在營銷管理上的需要更加嚴密,進口葡萄酒營銷是精耕細做,人力密集型的,在管理上即要科學性更要有效執行,例如對營銷團隊的管理,對經銷商、各類型終端的管理與客情維護。即要嚴格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必須扎扎實實,來不得半點含糊。這一點必須要向中國的企業尤其是白酒企業學習,如洋河藍色經典等。
八、不重視人才引進與培養
進口葡萄酒營銷的本土化,必須起用本土化的人才,由于葡萄酒屬于未成熟的行業,因此人才相對匱乏,尤其是經營性的人才。這需要企業做好人才的招聘與管理,既要有合理的待遇也要制訂相應獎勵機制,培養出一支穩定而能征善戰的隊伍。
據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了解的情況,由于進口酒商對國情和市場不熟悉,常;ǜ咝秸埩艘恍┠芰σ话愕娜,要么夸夸奇談,要么只有經驗沒有理論高度,坐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令企業走了很多的彎路。因此進口酒商在選拔人才時要非常謹慎。
九、 市場操作能力差
這個時代,如果葡萄酒企業不會玩3P關系(Personalized Professional Public Relations,個性化、專業化及公共性,簡稱3P關系),塑造不一樣的人格、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通過故事去勾引,通過內容去放電,那就離完蛋不遠了。
現實中,眾多的葡萄酒營銷人員,喜歡憑經驗與體力辦事,沒有進一步學習、完善自身的愿望,,這個產品市場萎縮就跑到另一個產品,總之跳來跳去,心態浮躁冒進,樂此不疲。試想在當今產品過剩時代,假如缺乏新的思想策略,迷戀于老一套,又怎能玩得轉呢?
十、 實戰創意乏力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指出,葡萄酒企業要想俘虜新一代消費者,有3個指標:簡單有趣、態度鮮明、感性貼心,要想活得好,就要活法好。所以,塑造不一樣的人格,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進口葡萄酒的市場運作關鍵是要具體執行認真落實,實戰更要實效,就像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倡導的“實戰創造客戶價值”一樣,真正為企業提供實操性針對性強的市場解決方案。而某些廠家往往迷信于創意大師,如果他們經過市場汗與淚的洗禮那還好說,遺憾的是中國真正從實戰中走出的策劃人有幾個?
實戰是硬道理,實效來源于策劃,但更是從實戰中干出來的。
現在,經歷過經濟危機的巨大考驗后,葡萄酒企業也應該尋求變革和改變對營銷不重視或者理解有所偏頗的誤區了,以往營銷手段單一和無創意性以及產品、廣告、促銷、品牌、渠道、執行等的同質化都已經不再適應重新洗牌下的企業實際運營了。
在產品大多同質化的情況下,如何運用獨到的營銷手段直接關系到產品能否順利打開市場站穩腳跟,而以往跟風、追隨那些大企業營銷方式的做法已越來越不適合了,在自己的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情況下,以一種整合各方資源的方法而產生的效果要比單單的金錢投入要實惠的多。
應該說,營銷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葡萄酒企業全體上下一心,針對自己的產品提出明確的營銷方向,根據這個方向在確定出具體的做法,應該說是一個系統環節,哪一環做不好,都不行,都關系到今后的執行能否進行得順利。
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營銷的競爭。能否以最低的投入收到最大的效果,才是企業之間真正應該比拼的東西,也是葡萄酒企業至關重要的東西。
這就不得不提到策劃,現今社會,一個好的營銷策劃,不是讓企業一味的投入資金,而是懂得整合資源發揮最大的效能。
應該來說,許多葡萄酒企業還沒意識到營銷策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生產再生產,可如果生產后沒有銷售,那又有什么用呢?一個沒有企劃概念的企業,尤其是葡萄酒企業是很難在市場上立足的。
企劃的核心是確定企業戰略規劃,并根據定位發展戰術營銷。戰略規劃要求企業明確自己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并據此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競爭戰略,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還是寧做鳳尾,不做雞頭,是在對手薄弱之處出手,還是與對手針峰相對,是追求短期利潤還是在意長期發展等都要有明確的企業規劃。在戰略框架的指引下,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基本策略都可以迎刃而解。
也有的人說,部分葡萄酒企業本來實力就相對較弱,這么細致的工作未必能做到十全十美,提出的方案既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又要考慮市場的需求,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的確是這樣。
在單憑自身的智力、經驗已經無法做到時,葡萄酒企業的管理者就要想想了,面對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趕緊想出對策,提升營銷水平,必要時尋求外界幫助也是應該的。一些專業的機構諸如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依靠政府、行業協會、著名專家學者等種種優勢資源成為企業發展的“助力器”;他們具有專業的人才及知識庫,并大量積累了企業的成功或者失敗案例,對各種行業具備深刻理解和豐富的專業經驗;有極強的理論策劃能力,更有不折不扣的實際執行能力。
而真刀真槍的運作經驗,也使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成為幫助葡萄酒企業成長好助手。面對執行過程中種種意想不到的細節問題藍哥智洋依據多年的實戰經驗,應該說能做到駕輕就熟,無往不利。一旦中小企業借力后,藍哥智洋機構并非將相關項目交給他們就萬事大吉,而是自始至終同他們協調溝通,做到雙方都傾心投入,用心配合,就像令人賞心悅目的體育舞蹈一般協調并有序。
目前市場的營銷策劃機構很多,但是魚龍混雜,草臺班子型咨詢類機構“忽悠”了好多企業,他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套路,不僅內容教條,而且模式也非常死板,這是由于咨詢市場潛力巨大,也由于進入市場的門檻較低,所以各種類型的管理咨詢和培訓機構急劇膨脹,國內咨詢市場出現競爭日趨激烈的局面,各機構為了爭得市場之一羹,可謂是絞盡腦汁,甚至不惜以賭徒心理對待咨詢事業——先把客戶搶到手再說,不管自己有無相應的實力,至于質量和聲譽,也就完全顧不了許多了。這種機構往往是在追求時尚——流行什么就搞什么,一味迎合時髦的趣味,根本沒有在了解企業的基礎上為其解決實際問題,更加缺乏一個系統的長遠的戰略思考和分步推進的實施策略,表面上熱鬧非凡、轟轟烈烈、一派興旺,其結果缺少內涵,根基不穩,表面的繁榮對他們的提升并無多少實際幫助,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也白白浪費掉了。
很顯然,現在尋找到一個出色的策劃咨詢機構,有效地借用外腦,會助力葡萄酒企業快速發展,這已經越來越成為大家的一個共識。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既然市場上的營銷策劃良莠不齊,那么在選擇時,應該與優質的咨詢機構(比如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一起商議,根據目前企業所遭遇到的問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策劃,企業需要什么?是在訴求上、渠道上、終端上、宣傳上、開發上、競爭上、市場中哪些問題急需解決的等等,這些都必須要明確,策劃對象決定了策劃內容,一定要求匹配。
葡萄酒企業只有通過調整自身的結構特點,重新定位;根據自身的創新與努力;運用一切有效資源成為引導本地區產業中的主導型企業,尋找到在行業生態系統中的位置;通過對外的市場拓展、品牌塑造,建立起具有市場影響力和產業鏈號召力的優勢品牌,完成自身在新的行業生態系統中的價值收益,以此實現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