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業界對微商的發展褒貶不一,有看好的,有唱衰的。但總體而言,微商成為移動電商的一個重要分支已經成為共識。
微商的運營模式大致可分為三類。
自營。自己賣產品,多勞多得。該形式以淘寶遷移過來的賣家居多,借助微信平臺只是多了一個推廣平臺,建立自己的公眾號,時常與好友們分享自己的銷售經驗,偶爾打打廣告,發發福利,與微友們建立關系。
找代理,做分銷。他們或用不同的微信號冠以美女的圖像廣泛加人,暴力刷屏,或在不同的社交平臺,BBS上鋪天蓋地發廣告,更有甚者還會利用群發功能一鍵群發、一鍵推送,并且層層壓價,層層代理。
營銷培訓。記得微信剛出來的時候就有半吊子的營銷人士打著微信的旗號四處招搖撞騙,各種營銷兵法、秘籍武器橫行其道。月入百萬、微信創業等各種利益誘惑不絕于耳。“錯過10年的淘寶,錯過5年的微博,你還會錯過微信嗎……”隨著大家對微信認識越來越深刻,“忽悠”的成本越來越高,營銷培訓越來越難以為繼了,大師們開始漸漸隱退。
微商如火如荼的背后,不少人也開始意識到微商越來越難做了,不是被屏蔽就是被吐槽,每在朋友圈刷一次廣告屏就等于將自己的信譽度透支一次,久而久之不是粉轉路人就是粉轉黑了。
于是,經歷了朋友圈微商被屏蔽、各種造假售假工具被曝光、各大分銷平臺崛起等現象后,微商開始逐漸回歸理性,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達成“戒違規、戒偽劣、戒傳銷、不亂市、不囤貨、不暴利、不刷屏、不殺熟”的商業倫理和共識。那么,曲線發展的微商2015年會迎來哪些變革?明天又將會怎樣?
團隊規;
微商最開始立足于個人,起于朋友圈,而又亂于朋友圈。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這種個體的微商一批批被淹沒,取而代之的是巨額廣告的砸入和大規模團隊的興起。俏十歲、韓束、思埠等品牌的一夜崛起打破了個人微商的創業夢,團隊化和集團式的作戰方式讓微商的競爭日趨激烈,從C2C端走向B2C的商家越來越多,他們或“退而結網”,或相互抱團。
在規;谋澈笠部赡苁且环N陷阱。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認為,目前絕大多數微商并沒有逃出阿里巴巴時代的交易模式,玩家大多數是“有微店,無微品”,仍然沒有互聯網化的產品出現,大部分微商“不會有什么出息”。但在未來,“人人都是微商”,微店會成為大多數人的基本配置。
用戶社群化
微商是基于移動社交而產生的一種信任經濟。這種社群化是建立在相同的興趣愛好和情感共鳴之上,它不像羅輯思維那樣擁有數百萬的用戶基礎,也不會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它更多的是充當品牌代言人的角色,商家與商家,商家與用戶之間的資源置換和口碑傳播。這種“小而美”的社群從某種意義來說既可以是流量入口,又可成為一種新的變現方式,如私信求轉發、紅包求轉發等。
社交電商離不開社群,但社群的固化和中心化讓商品在拓展和拉新上變得很狹窄,如何發動社群和利用社群產生裂變式傳播成為微商社群化的最大問題。
渠道立體化
隨著微商逐漸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渠道結構將會呈現立體化。廠商、批發商、零售商、代理商、消費者有機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網絡系統。通過建立渠道“面”的網絡化與系統化,提高渠道網絡的效率,最終實現渠道主體子系統及渠道客體主系統的優化。渠道立體化可以將原來朋友圈那種層層代理、層層壓貨的現狀扭轉過來,代理商、經銷商等不需要囤貨和壓貨,通過社交媒體分銷就可在線交易。
雖然張小龍多次提到微信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但是對于傳統零售行業來講中介化和信息不透明化才能賺取差價,微商不可能做到全面的去中介化,只是在管理和流程上做到最簡化。
技術規范化
技術規范化即通過技術手段來幫助商家和分銷商規范和調整因渠道繁雜而帶來的整個交易流程。目前簡單粗暴的朋友圈賣貨已不適合微商的發展,微商想要借助技術來規范和滿足其發展需求,社會化分銷平臺就成為微商舞臺。比如微盟就通過SDP平臺將分銷商散亂、渠道管理失控、市場混亂、內部價格戰、分銷商竄貨等問題予以系統化、平臺化及流程化。另有口袋購物等也已上線分銷平臺。
技術的規范可能會規避微商平臺的亂象,但是開發成本和營銷推廣的成本太高,這對于C2C的微商來說是個不小的門檻,他們不得不依附平臺或第三方來發展,如果監管失控,會重蹈淘寶假冒偽劣泛濫的覆轍。
產品多元化
產品多元化將是微商區別于淘寶電商的一個很大特性,微商更適合做非標品。這種多元化主要體現在“小而美”的產品會逐漸崛起,帶有獨特風格和差異化的產品會越來越受歡迎。根據微信購物的調查報告顯示,個性淘貨僅次于精明消費,占到整個消費的1/5,與此同時,用戶對非標產品的購買率在不斷增加。
雖然現在很多大咖、意見領袖都在不斷重復一個詞:產品人格化,但是除了少數的幾個自媒體之外,恐怕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多元化的產品一定要有行業領袖或大V去挖掘、引導。對于自己不了解的產品或不認同的產品沒有哪個大V愿意用自己的人格去背書。產品多元化的背后其實是用戶的分散化,達人、買手將會越來越值錢。
營銷媒體化
社交電商的本質是信任交易。在筆者看來微商并沒有改變傳統電商的交易本質,商品還是原來的商品,只是營銷手段和展現方式改變了。以前是直接買賣關系,先有需求后購買,交易完成后基本很難做到用戶沉淀,而微商發展的是一種先有認知再購買,對人對商品的要求會更加嚴格,而且只要經營得好,基本上是可以做到用戶沉淀的。微商對營銷和傳播的要求非常高,無論是發動社群的力量還是粉絲的力量,前提是產品必須具備足夠的亮點吸引人,這些亮點包括故事、情懷、歸屬感、信任度、溢價等。微商媒體化是最節約成本的營銷方式。
用媒體人的思維去做微商不愧為一種精明的營銷方式,媒體電商或許才是簡單的變現模式。微信本身就是一個盛產內容的平臺,只是能夠玩轉這種方式的機構或自媒體有多少呢?
運作資本化
目前微商已達到1000多萬,而這些微商多以個體散戶為主,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自稱月銷過億的80%是賣面膜的。如此混戰的局面如果不加以規范和整頓勢必會做空、做亂這個市場。越來越多的資本注入微商領域,在2015年這種趨勢會更加激烈。
風口上的微商有的說是千億商機,有的說是膨脹的泡沫。不管是什么,新事物總是伴隨著馬云所說的“看不見、看不清、看不懂、來不及”。有人愿意去嘗試未免不是好事。
政策柔性化
政策的柔性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層面,在某些方面微商營銷已經瀕臨傳銷的邊緣,甚至有的通過不斷發展下線已經算得上是在線傳銷了,如果任由其發展,最后勢必會造成嚴重惡果;二是微信官方方面,面對惡意營銷,暴力刷屏破壞用戶體驗的行為,微信方面一定會大力整頓、懲治。在微商政策制定層面,筆者認為國家和微信團隊還是會表現出比較柔性的一面,畢竟微商是一種新型的商業體,微信的朋友圈活躍用戶很大一部分群體來源于這些微商,而根據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發布的《微信社會經濟影響力研究報告》稱,微信帶動的就業數量已達到1007萬人,所以有理由相信微商會迎來大發展。
另外,微信已著手上線朋友圈廣告,這對微信商業化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同時也證明微信官方非常看好微商,暴力刷屏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柔性的政策能給微商帶來大繁榮嗎?或許每一個人都會問,也許會。但誰也沒有答案。
不過,2015年的微商不再是一個當你打開朋友圈它就會蹦出一條赤裸裸的廣告,或是買了假商品又不知道找誰維權的地方,而是一個完善的交易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微信是騰訊戰勝阿里的最后一張王牌,而微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微商不從賣貨思維轉向媒體思維,微信做的事無疑等同于在移動端建立另一個淘寶,而用淘寶的思維抵抗淘寶結局可想而知。(作者微信號:oneisall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