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中國葡萄酒行業有哪些營銷模式新亮點呢?
親民路線
大企業從傳統政務商務場合更多地走向大眾消費市場,從關注高檔餐飲領域,轉向日常性消費,紛紛推出了一系列百元以下的產品。張裕推出醉詩仙,中信國安、通葡都推出 面對年輕消費者的“十二星座”系列產品。這些產品性價比高,也沒有以往產品復雜的包裝。在與消費者互動上,企業從以往的等客上門改變到請客上門,自行舉辦一些葡萄酒品鑒會,開展葡萄酒旅游等。
渠道縮短
與產品定位中低端的調整相比,國產葡萄酒在渠道上也在大刀闊斧的改變。具體表現為從過去餐飲、商超、夜場三大傳統渠道轉向電商、俱樂部、會員的個人消費渠道。在企業與經銷商關系上,企業選擇代理商更加謹慎,改變了過去給錢鋪貨的模式,保護雙方利益,企業會將電商和經銷商區分,品類與品牌區分,傳統渠道與新興渠道互不沖突,線上與線下和諧共存。
品牌推廣
在品牌推廣方面,一些大企業的自主推廣活動增多。中小企業則選擇抱團推廣:或以產區形式出現,如賀蘭山東麓產區、延懷河谷等;或加入或建立一些行業組織,如葡粹中國酒莊聯盟等。
微營銷
微營銷早已不再新鮮,但2014年的微營銷已從微博轉移到微信,這不僅僅是從一個客戶端轉移到另一個客戶端,而是“微營銷”更加貼近個人、更加便捷化,定位更為精準。目前國內葡萄酒企業、進口酒商紛紛開設微信公眾平臺,將微信服務號、訂閱號的各項功能開發的淋漓盡致,可實現市場活動、客戶關系管理、銷售等一系列功能。怡園酒莊、香格里拉葡萄酒、樓蘭葡萄酒、張裕都是國內葡萄酒企業中,利用微信進行營銷的優秀典范。
產品定制
2014年賀歲片《私人訂制》引發了諸多話題,“私人定制”這一“高大上”的概念,也悄然出現在多個企業的廣告牌上,葡萄酒行業的“定制酒”也再次被大小酒廠和酒商關注。目前國內張裕、中糧長城、王朝定制酒已經運作的十分成熟,例如張裕大客戶分公司便負責定制業務。國內葡萄酒企業不僅提供訂制,還提供個性酒標的制作,多用于單位、個人重要事件的紀念用酒。
2014年,國外酒莊也開始在中國開展葡萄酒定制服務,ASC聯合法國VINIV公司面向內地市場推出高端定制服務。無論從葡萄產區及品種的挑選,還是釀造后期酒標的設計流程,均需要委托人的參與和定奪。委托人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葡萄酒知識,更進一步加深度了對葡萄酒釀造的理解。這種新型訂制理念也給國內企業帶來了啟發,新疆伊犁莊園的莊園主招募便與之有幾分相似之處,但目前這種高端訂制在國內尚不多見。
電商與O2O
2014年雙11電商推出各種優惠活動,酒仙網、也買酒、酒美網紛紛推出打折活動,據北京商報統計,網酒網當日訂單量較平時增加5倍,成交量過500萬元,酒仙網對外公布2.21億,酒美網當天銷量則是全年1/10。但這些客觀的銷量都是在極低利潤、甚至賠本甩庫存的前提下達成的。
2014年,也買酒與1919開始合作、商源久加久攜手品尚紅酒網、酒仙網推出“酒快到”模式,多家電商與實體店都開始嘗試線上與線下聯姻的O2O模式。酒類電商把線上當做酒水銷售平臺,而在O2O模式中,線上平臺其實只起到一個形象展示的作用,線下才是關鍵。相比于B2C來說,O2O鏈條更短,剛好解決了物流這一難點,并且有效提升了客戶體驗。葡萄酒新興銷售渠道雖然發展迅猛,對于傳統渠道產生不小的沖擊,但是新興渠道存在低價競爭的問題,許多企業為了營業額不惜賠本賺吆喝。新興渠道存在的問題不可小覷,畢竟葡萄酒行業不是價格主導型。
掛牌交易
2014年,各種形式的交易中心和保稅區葡萄酒貿易模式出現,葡萄酒交易中心入駐深圳華南城;中國(中部)國際葡萄酒交易中心開市;上海紅酒國貿更名上海自貿區紅酒交易中心;香港國際葡萄酒交易所開啟產品轉型;寧夏國際葡萄酒交易所成立,蘭一酒莊、立蘭酒莊兩款產品上市交易;深圳推出葡萄酒微金融超市……
不論是交易中心還是新型交易模式,都拉近了生產商與經銷商、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讓葡萄酒交易的各個環節更直接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