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國酒類市場多年的發展,市場成熟度越來越高,競爭強度越來越大,呈現出酒類產品品牌眾多,消費品類齊全,整體市場趨緊的趨勢,酒的品類創新越來越難,但是考慮到中國整個酒類消費的階梯型與區域性特征,整個消費多元化與個性化發展方向,回歸到產品層面,我們認為,還是擁有許多產品創新的機會。
本文試圖從以下三點來簡單闡述一下當代酒類產品創新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一、產品層面:解決產品概念與身份問題;
眾所周知,伴隨著品牌化的回歸,最近幾年中國名酒回歸的態勢十分明顯,在這種態勢下,如果沒有先天的品牌基因(老名酒、技術優勢等),確實是更難在產品品牌層面獲得更多的背書。特別是對于一些小品類產品,自身缺乏母品牌的大牌背書,又缺乏壁壘性的優勢,在口感與營銷創新越來越趨同的酒類產品范疇,很難獲得相應的競爭力。
針對酒類的這種情況,在產品層面就要尋找差異點來尋找突破,譬如現在產地概念與原生態很熱,那么做酒的能不能跨行業與原材料產地結合,把公司設置到西藏、新疆與云南去,或者干脆在南美、非洲注冊公司,借用消費者對于國內產品品質的不信任建立自己的核心概念。
其次真正的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研發產品,洞察消費者的真實消費需求,從單純的飲用功能到場景解決方案的轉變。譬如完全可以針對酒類運輸難點開發車載裝,在禮品市場開發易于攜帶的便攜裝,在陳列場景開發可以快速組合變形的陳列裝等等。
二、渠道層面:解決快速導入與周轉問題;
中國酒類依托于傳統的層級經銷制來實現產品的渠道流轉,這本身與酒類貨品價值大、流轉率低、保質期長、節點性消費與產品易于推介等特征決定的,有其必然性。但是在現代銷售環境下看,確實也存在著效率過低,資金占有率高與加價率難以協調,終端價格難以管控等問題。
經銷制是一把雙刃劍,也不能一味的否定或者肯定。但是從新品的角度來說,如果想要快速導入市場,傳統的經銷制對于品牌與利潤的要求過高,就對很多產品就不太合適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轉變思路,從追求通路的面專為通路的質,從通路的激勵為出發點,縮短渠道路徑,聚焦終端利潤投入,甚至是消費者嘗新激勵。
對于許多新產品,完全可以繞開現有的經銷渠道,直接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完成,譬如設計屬于自己的直銷體系(直銷不是傳銷),完成交叉網點(關聯行業聯盟銷售)與社區網點(社區服務型機構)的聚焦突破,再或者直接建立社區體驗店,利用互聯網工具以體驗店做目標人群直銷,徹底避開競爭對手。
三、顧客層面:解決影響決策與購買問題;
酒類作為日常的消費品,消費購買機制不僅僅牽涉采購者,更是涉及發起者、使用者、影響者、決定者等一系列目標人群。目前的酒類銷售活動更多的是基于嘗新人群,雖然目標針對性很強,但是由于影響范圍局限,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其實酒類銷售活動應該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很多時候對于除了采購者之外的消費者工作才是達成銷售的關鍵所在。
從發起者的認知、使用者的評價、影響者的口碑、采購者的支付、決定者的權衡等都是酒類銷售需要考慮的環節。
買酒的可以是喝酒的,但是喝酒的不一定都是買酒的。
怎么樣讓別人愿意喝你的酒只是酒類工作的第一步,還要解決別人怎么愿意買你的酒,甚至還要解決別人怎么愿意送你的酒等等。
最后總結一下,作為酒類新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突圍:
產品層面:解決產品概念與身份問題,從而解決“認知問題”;
渠道層面:解決快速導入與周轉問題,從而解決“流通問題”;
顧客層面:解決影響決策與購買問題,從而解決“購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