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中國加入WTO時,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就被各國葡萄酒視為未來的機會市場。十多年后,伴隨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葡萄酒主產國市場需求的相繼“觸頂”,中國這塊葡萄酒“新大陸”市場越發顯示出強大的發展活力與市場潛力。
根據波爾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國人對葡萄酒的興趣自2005年開始增長,僅在2007年至2013年間,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就增長了2.75倍。中國自然成為進口葡萄酒競相發力的焦點市場。
對比近年來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相關數據不難發現,在經歷了多年的瘋狂式市場規模崛起后,自2012年開始進口葡萄酒市場進入擠壓式發展周期,市場增長趨于穩定。而在進口葡萄酒陣營內部,一輪新舊世界葡萄酒的競爭進入高潮,隨著消費市場逐漸理性,性價比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砝碼。
不過,競爭加劇的背后則是進口葡萄酒在市場上不斷攻城略地,進口酒市場觸角已經延伸到全國各地。
震蕩背后,市場增長漸趨穩定
近年來,葡萄酒市場的發展可以用“震蕩”來形容,各地假酒案、商務部對歐盟進口葡萄酒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高端團購市場萎縮、庫存壓力高企等因素讓葡萄酒市場動蕩不已。
來自中國海關的數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葡萄酒市場變化。
從2002年到2012年,中國葡萄酒進口總量雖然保持了持續的上升狀態,但是年增長率卻表現出波峰波谷式的形態,特別是自2010年開始,年增長率從65%直降到2013年的-4%左右,增速明顯放緩。
具體到近兩年的數據來看,2012年,我國進口葡萄酒總量與進口金額保持了10%左右的同比增速,而到了2013年,進口總量與進口金額雙雙出現下滑。2013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376,841,194升,比上年下降了4.46%;進口金額為1,555,638,547美元,同比下降了1.64%。其中,散裝(>2升)葡萄酒的進口量為89,092,809升,同比下降了26.75%;進口額107,816,189美元,同比下降了25.12%。瓶裝(≤2升)葡萄酒的進口量為287,748,385升(含葡萄汽酒),同比增長了5.47%;進口額1,447,822,358美元,同比增長0.7%。
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葡萄酒在總量和總額上繼續呈現下滑態勢。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進口瓶裝葡萄酒總量為132,616,088升,同比下降5.8%;進口金額為641,452,778美元,同比下降9.0%;平均價格為4.83美元/升,同比下跌3.5%。
綜合數據來看,在結束了進口總量和進口金額的雙增長,進入雙下滑的軌道后,進口葡萄酒市場在政策、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下進入了新一輪的盤整期,市場增長曲線同樣呈現震蕩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口酒中,散裝酒下滑幅度明顯,這與全球對散裝葡萄酒消費者和生產的減少不無關系。相比之下,國人對進口酒認識的加深和消費的理性推動了瓶裝酒進口量的總體上升。
一降一升之間,瓶裝酒進口量在進口葡萄酒總量中占比越來越高,始終占據主導地位。2013年,瓶裝酒總量占進口葡萄酒總量的76.3%,其進口總額占進口葡萄酒總額的93.1%;今年上半年,瓶裝酒進口量已經占據進口葡萄酒總量的77.6%,其進口總額占進口葡萄酒總額的90.6%。
而起泡酒則在進口量和進口金額方面呈現出持續的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起泡酒進口量同比增長45.2%,進口額同比增長39.8%,兩大指標40%的增速與散裝酒和瓶裝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預見的是,起泡酒市場將進入一個快速的發展周期。
新舊對比,性價比成競爭砝碼
不過,與市場增長趨于穩定不同,進口葡萄酒主要來源國則長期保持穩定性,法國、澳大利亞、智利、西班牙、意大利、美國、南非、阿根廷以及德國長期占據進口酒前十名。
其中,法國、澳大利亞長期占據進口酒總量和總額的第一、二位。其中,法國葡萄酒占據葡萄酒進口總量的35.7%、進口總額的43.0%。
不過,2013年,中國從法國進口的葡萄酒總量同比下滑2%,進口總額同比下滑9%,這是自2002年以來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首次量價齊跌。
如果在從瓶裝酒和散裝酒來看,瓶裝酒依舊是法國的天下,2013年,法國葡萄酒進口總量為128,735,587升,進口總額為658,504,721美元,分別占據瓶裝酒進口總量的44.7%、進口總額的45.5%。
不過,今年上半年,法國瓶裝酒進口總量與進口總額占比分別下滑至42.1%和43.7%。
散裝酒進口量和進口總額排名第一的則是智利,2013年,智利散裝葡萄酒進口總量為58,061,618升,進口總額為66,636,691美元,遠遠高于排名第二、三、四位的西班牙、法國和澳大利亞。
不過,相比于舊世界葡萄酒,新世界葡萄酒憑借卓越的品質、適合國人的口感以及低廉的價格正在贏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澳大利亞和智利。
海關數據顯示,以進口量為例,2013年中國從舊世界進口葡萄酒總量為21400萬升,較2012年下跌15.6%;而從新世界進口葡萄酒總量為15263萬升,較2012年上漲18%。
在中國進口酒市場排名中,澳大利亞與智利已經成為僅次于法國的進口酒輸出國。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9月,瓶裝酒進口葡萄酒的市場占比澳大利亞酒與智利僅次于法國,分別為17.20%、9.23%。
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強化新世界葡萄酒競爭力的是零關稅的刺激。
在中國加入WTO后,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歐盟進口葡萄酒關稅已經從2001年前的114%下降到現在的14%,但是相比于法國,澳大利亞與智利即將享受零關稅的待遇。
據了解,2015年智利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關稅降為零。受益于中澳自貿區的政策紅利,澳大利亞葡萄酒也將在2019享受中國市場零關稅待遇。
業內人士表示,關稅的降低將直接刺激智利和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市場增量,這將對法國葡萄酒構成極大的市場影響。
除零關稅政策外,消費趨于理性也讓舊世界高端葡萄酒的消費者不斷流失,在無以計數的進口葡萄酒品牌面前,理性的消費者更多選擇智利、澳大利亞等新世界的高性價比葡萄酒。
量價齊跌,市場觸角逐步延伸
新舊世界葡萄酒對市場的爭奪以及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也使得進口葡萄酒市場出現量價齊跌的景象。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進口總量和進口葡萄酒均價同比均出現下滑態勢,今年6月份進口葡萄酒29.33元/升的均價相比于上半年34.32元/升的均價下滑14.54%。顯然,進口葡萄酒市場的量價齊跌景象依然在持續。
均價的降低無疑對消費者是一個利好,不過,這也預示著國內葡萄酒市場的競爭程度將進一步白熱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均價降低也為進口葡萄酒商開拓更廣泛的市場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廣東、福建、浙江、北京、江蘇、山東、天津、遼寧等沿海省份加上內陸地區的四川省瓶裝酒進口量位居全國前十,合計市場份額占據上半年全國瓶裝酒進口總量的96.9%。而來自這些口岸的葡萄酒除在本省消費外,大部分又通過經銷商渠道銷售到全國各地。
目前,一線城市的葡萄酒消費正趨于飽和,進口葡萄酒的下一個增長極將在具有發展潛力的二三線城市形成。進口葡萄酒正在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再向三四線城市延伸,從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延伸。這也印證了業內“全球市場看中國,中國市場看二三線城市”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