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雞尾酒,可能很多人以為只有到酒吧才能嘗到這種調制飲品,但其實不然,比如下面這種雞尾酒,你就可以在商店、超市經?吹。
沒錯,就是去年初曾在市場掀起預調酒熱潮的RIO,但是在經歷了爆發式的繁榮之后,近來RIO的銷售卻有點慘淡。
RIO是怎么火起來的
2014年底的時候,預調雞尾酒剛開始火爆,RIO借勢營銷,頻繁進軍各大電視節目,從《何以笙蕭默》、《杉杉來了》等熱門電視劇的植入到《奔跑吧兄弟》、《天天向上》以及新一期的《中國新歌聲》等綜藝節目的贊助,憑借這些熱門綜藝及電視劇的廣告植入,以及“地毯式”的廣告轟炸,RIO取得了不錯銷售成績。
有行業分析師表示,2015年RIO在預調酒行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左右,加上百加得冰潤,這兩大品牌合計市占率約在60%~70%。而RIO的母公司百潤股份也在資本市場上備受追捧,自2014年9月發布收購RIO預案后,百潤股份的股價就從不到20元一度漲至上百元。
但是,就在RIO銷售持續火熱的背后,也隱藏著諸多隱憂,比如,廣告“轟炸”的營銷模式很容易被競爭對手復制。每日經濟新聞在去年4月份還曾報道,預調酒行業的持續火爆也吸引著更多品牌加入競爭,比如黑牛食品就推出了自己的品牌TAKI(達奇),還有國際啤酒大佬百威英博、國內飲料巨頭匯源等強有力對手都紛紛介入這一領域,未來的行業競爭勢必更加慘烈。
火爆的RIO突然賣不動了
雞尾酒市場的火爆并沒有一直延續下去,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雞尾酒銷量便出現了大幅度下滑。據濟南日報報道:
一位RIO經銷商表示,“8、9月份的時候,出貨量便開始下滑,到了11月份的時候就更明顯,以為就我這里這樣,后來跟別的經銷商一打聽,都是如此。到了年底的時候,大家都開始虧本往外賣。”
有位經銷商算了一筆賬:最火爆的時候一箱24瓶裝的RIO雞尾酒可以賣到240元。后來隨著市場低迷,200元也可以拿到貨,這時候經銷商的利潤就很薄了。到了2015年底的時候,不得不開始甩貨,“這時候就是賣一箱虧三四十,賣的多虧得多,但如果不抓緊甩貨的話就全要砸在手里,虧得更多。”
RIO銷售的下滑也拖累了百潤股份的業績。記者注意到,百潤股份8月2日披露的2016年半年報顯示,期內營收為4.2億元,同比下滑75%;凈利虧損1.45億元,同比下滑123%。
百潤股份表示,營收下降主要與預調雞尾酒業務在上半年繼續消化渠道庫存有關,預調雞尾酒產品上半年出貨量減少。相比去年上半年RIO熱銷,公司營收達16.88億元,今年上半年百潤股份營收為4.2億元,同比下降75.14%。其中,預調酒的營收下滑幅度更大,上半年預調酒營收為約3.48億元,同比下降了78%。
石家莊市展熙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寶成經銷預調酒已10余年,昨日他告訴記者,近來其銷售RIO每月約3000箱,且這一水平已較穩定,“雖沒有以前賣得好,但比較穩定”。在李寶成看來,預調酒的銷售本應是穩定的,而不是過去的大起大落。他還透露,他賣RIO的大起大落表現在,高的時候數千箱,低谷時僅1000箱。
RIO為什么不好賣了?
首先是由于前期銷售高歌猛進,造成了從廠家到經銷商對后期市場過于樂觀,廠商盲目擴大生產規模,經銷商大量存貨。而不少RIO的經銷商依然按照白酒的思路去做預調酒。“預調酒與白酒不同,屬于快消品,有保質期的存在,當保質期剩下半年的時候,經銷商不得不通過甩貨的手段處理庫存,在這一過程中經銷商勢必損失慘重。”有業內人士表示。
其次,前期預調雞尾酒市場的火爆吸引了眾多企業涉足。據了解,2015年初,匯源、五糧液、古井貢等行業巨頭都曾大張旗鼓地宣布進軍預調酒,甚至于像黑牛食品這種行業外的企業也來分一杯羹,一時間市場上出現了十余種不同品牌的雞尾酒產品。大量雞尾酒品牌爆發式的涌現,在分流了相當多客戶的同時,也造成了市場上預調雞尾酒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現。
雪球一位名為@金融投資小農民 的網友表示,RIO所處的雞尾酒市場門檻很低,之前短時間內RIO的火爆,一方面抓住了市場的需求與空缺,另一方面營銷做得不錯。但是短期的興旺不能掩蓋長周期的軟肋,雞尾酒市場門檻很低,白蘭地、朗姆、伏特加、威士忌或者葡萄酒加果汁等等勾兌,整體技術含量低,個性化要求高,同時很難培養忠實消費者。
RIO將整個市場激活了,由于沒有建立起充分的護城河和門檻,跟隨者迅速進入,甚至巨頭也開始關注這個市場,那么RIO所具有的先入優勢就沒有了,而之前建立的淺淺的品牌優勢不足以吸引消費者,像百事七喜推出白蘭地搭七喜的預調雞尾酒產品,客戶可以自己根據口味調制。
去年快速消費品增速降至3.5%,創五年新低(數據來自:貝恩)
之前曾報道,作為快消品的啤酒、方便面、可樂等產品銷售量都在下滑,這時候同樣作為快消品的預調酒行業難免不受波及,另外RIO的定價很高,利潤率也就很高,而高利潤很容易吸引競爭者進入,F在商超里,可以看到很多包裝設計與RIO很像的產品,價格卻比RIO低兩三塊錢,這也擠壓了RIO的銷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