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就是享樂主義,就是活在當下。都知道這個社會“我們都有病”,但不知道病在哪里,怎么生的病。我想消費者主義可能是一個病因。人們消費的對象從生活必需品變為非必需的、讓人感到開心,講排場講身份感的標簽化(品牌化)商品,也可以說是“從必需品變為必欲品”。 膨脹的購物(品牌)欲,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消費體現價值,消費就是存在就是意義。
我們是推波助瀾,還是審慎的面對消費主義,幫助更多的“卡奴”,“社畜”遇見更好地自己,有節制的消費,理性消費,“見素抱樸”,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應有之義,是一個真正的品牌應有的信念;蛘哒f是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是社會變好的一種力量。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酒水行業在新時代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這個問題的思考離不開對消費主義的探討。換句話,幾乎所有的消費品都遇到了相似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的主流用戶成了一群消費主義信仰的一群人,他們在移動互聯網上結成各種各樣的網絡社會,“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如何引領和駕馭?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者升級(成長),還是企業和用戶一起升級(成長),從我的“品牌種子理論”來說是一個課題,一個根本,企業、用戶和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協同共生。都在說娛樂至死,那么我們是給追求至死方休的人們送去“娛樂”,還是在不那么娛樂中幫助人們《活出生命的意義》?很顯然,現代商業贏得了如此顯耀的位置,不再是“士農工商”,忝列末位,人們對商業有著更積極的看法,應該對這個社會帶來更多善的力量和價值。我們都知道喝酒對身體健康沒有好處,對家庭和諧沒好處,我們該如何賣酒?我們都知道不喝酒對心情不好,進而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影響人際關系,影響千秋大業,我們如何賣酒?根本的問題沒搞清楚,出發點初心就有問題,不在道也,“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何談現在互聯網環境下,個體崛起個性化創造,怎么能看到消費意識的覺醒,怎么能看到消費者力量正在改變市場均衡。
我原來思考這個問題,認為是“意義創新”,如果在“意義創新”層面,我覺得雖然是很大的進步,能夠在所謂精神商業上給些營養與影響,但還是遠遠不夠,還是一個“營銷策劃”的“花招”。一家企業的存在一定解決了社會某個方面的某個問題,和社會生態緊密融合,這是比盈利更重要的存在,這是最大的社會責任,最大的公益追尋。這是消費主義能夠和人類社會更好的融洽的企業根本。所有企業,尤其煙酒企業要更深層次的思考這個問題。
最近有段臺詞很火,“自己沒能力就說沒能力,怎么你到哪兒哪都就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錯位的幽默感結合形勢很緊密,耐人琢磨又有趣。如佛家所言,隨時自問主人翁何在!每一家企業都有責任讓社會變得更好,我們是人,不是消費動物;我們是飲者,不是酒鬼,我希望這就是企業秉持的消費主義的信念,品牌之上的信念,尤其是我們酒水行業推動建立的消費主義的善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