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青青稞酒半年報顯示,中酒時代上半年虧損金額為1581.31萬元。OG公司則自2016年起業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資料顯示,OG公司2016年虧損1638.81萬元,2017年前三季度情況繼續惡化,實現營業收入只有437.54萬元,凈利潤虧損已超過去年全年,達1656.7萬元。截至2017年9月30日,總資產2億元,負債總額2.1億元。
而縱觀青青稞酒歷年業績可以發現,自2013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達到歷史高位后,業績逐年下滑。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73億元、3.17億元、2.31億元和2.1億元,增速分別為增長24%、下滑15%、下滑27%和下滑6%。
在此過程中,青青稞酒的多元化之路卻從未停止。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青青稞酒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一家葡萄酒酒莊,并命名為馬克斯威酒莊。2015年,青青稞酒收購美國葡萄酒生產和銷售公司Napa Chiles的100%股權,持續開拓美國葡萄酒市場。同時,青青稞酒出資500萬美元在美國設立全資子公司OG,加速海外產業布局。2015年,青青稞酒斥資1.4億元拿下中酒網90.55%的股權,意欲探索“白酒企業+互聯網”模式。2016年,青青稞酒斥資7000萬元設立全資孫公司,布局威士忌酒業務。2017年,青青稞酒聯手勁牌、奇正集團開發健康青稞白酒,通過子公司設立孫公司、與其他公司設立合資公司等形式出資共1700萬元,在深圳、北京、浙江開設3家下屬公司。
青青稞酒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鄂雷此前曾表示,國內白酒市場競爭過于激烈,青青稞酒在國內對茅臺、五糧液等老大哥的市場地位很難撼動,目前青青稞酒主要在西北市場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與其說要拿青稞酒產品在華東、華北地區拼出一席之地,還不如走出去。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自然環境限制,西北地區釀酒條件有限,加之缺乏歷史文化和“名酒”噱頭,甘肅、青海等西北酒在全國化擴展中存在障礙。在沒有新的商業模式破局和缺乏爆款的情況下,青青稞酒在傳統模式下很難走向全國實現進一步發展。
亟須明確市場定位 塑造品牌文化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并不看好青青稞酒的這種分散投資行為。無論是國內市場新公司還是國際市場,都需要長期投入與培育。目前看來,青青稞酒目前的投資方向較為分散并且未對企業核心產品的發展形成較大貢獻。而美國子公司連續虧損之下持續投資,必然對國內市場的發展形成消極影響。不僅如此,去年以來,一線酒企強勢回歸,渠道下沉對區域酒企形成很大程度的擠壓。
趙劍波告訴記者,青青稞酒要想突破既有的困局,提升經營業績,亟須進一步明確市場定位,并塑造鮮明的品牌文化。
他認為,從市場定位看,青青稞酒對標的對象不是茅臺,也不是五糧液,所以大可不必眼紅高端市場價格的上漲所帶來的業績上升。隨著國內白酒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再加上紅酒、啤酒等替代品的沖擊,青青稞酒更加需要通過以“純糧釀造”、“綠色生態”為特色的生產工藝和產品品質的提升贏得國內消費者。青青稞酒應該扎根廣闊的國內市場以及區域,而不是通過過度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或者開拓太細分而形不成規模的“高端市場”,或者開拓白酒消費不成熟的“海外市場”,白白浪費企業的營銷資源。
從品牌文化看,趙劍波分析認為,國內的高端白酒品牌具有歷史、人文等多重文化影響力,五糧液、茅臺的“單品、極致”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一些依靠特殊地域文化、特殊生產原料等要素作為品牌文化支撐的釀酒企業只能實現在某一細分市場的影響力。作為中國白酒清香型代表,青青稞酒已經形成了以青稞原料為特色的差異化產品系列,這當然也是企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優勢。未來,企業在高端品牌的塑造中,不妨淡化一些地域或者文化特色,塑造面向大眾消費市場的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