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為何要花費巨大精力去做一次這樣的實驗?
9月2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在北京舉行。一同實現“飛天”夢的國臺酒曲也順利出倉,并進行了公證儀式。國臺酒業副總經理湯旭作為企業代表參加了儀式。
就在10天之前,在經歷三個月的太空翱翔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面,再一次書寫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輝煌篇章。
國臺酒業的釀酒曲也與飛船一起完成了太空之旅。飛船著陸后,在太空翱翔90天的國臺酒曲,也將被送回位于貴州省茅臺鎮的國臺酒業,笑傲天宮文化藝術(北京)中心、北京笑傲天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國臺酒業,將共同對空間站酒曲微生物展開科學研究。
據國臺酒業負責人介紹,太空中復雜的環境條件可為突變育種提供優質的突變源,這可以提高微生物突變率并產生許多不同的表型。所以,利用太空獨特的環境對微生物進行航天誘變育種,以期望獲得性狀優良的菌株并應用于實際生產過程中。
▲神舟十二號
國臺酒曲搭載“神舟十二號”進入太空后,在微重力、宇宙輻射、重粒子、弱磁場、高真空的環境因素綜合作用下,加速了大曲中微生物菌群基因突變和進化進程,實現了地球上難以模擬開展的對釀酒微生物菌種進行功能改良與優化。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在返回地面后,國臺“太空酒曲”還需經過嚴格的篩選培育,以獲得遺傳性狀穩定的優良突變系,期間還要進行生物安全性評價、品系鑒定、生理生化分析、釀酒性能評價等負責的項目攻關。
因此可以說,國臺的酒曲在環游太空三個月歸來后,其重要的科研使命才真正開始。
那么,國臺為何要花費巨大精力去做一次這樣的實驗?
眾所周知,在白酒行業,素有“曲為酒之骨”的說法,可見酒曲在白酒釀造工藝中有著特殊的重要性。
作為一直生產正宗大曲醬香酒的白酒企業,國臺制曲的主要原料是小麥,小麥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曲塊的質量,進而決定了酒體的品質。
在行業內,公認黃河流域以南的冬小麥軟硬度適中,是大曲醬香酒制曲的最佳原料,其中尤以河南小麥為代表。而目前國臺在河南西華、扶溝、唐河、葉縣、淮濱等地已建立了6個優質小麥基地,共計10萬畝,其中有機小麥達到3萬畝。
端午時節應時制曲,國臺精挑細選的河南優質小麥便跨越千里,赴一場赤水河畔的釀酒之約。從這里可以看到,國臺致力于從源頭處打造核心能力、保障品質安全的遠見和決心。
在行業內,國臺在創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一直在不斷嘗試生產技術上的突破。
比如,國臺針對傳統醬香型大曲生產過程的重體力、耗能高、靠經驗、憑感覺、資源浪費等現狀,在尊重傳統制曲工藝特征的前提下,結合公司新廠功能建筑布局,從2011年開始自主設計研發機械制曲自動化技術及關鍵設備,并進行應用試驗。
經過不斷地調試改良,國臺已實現了制曲規模化以及保持曲塊一致性的驗證。如今,國臺機械制曲早已在國臺酒莊進行大規模生產,所制成的曲被正式運用于國臺酒的發酵釀造中。
總結來看,國臺的機械制曲最大的革新在于用設備創新性地解放部分重體力,用系統控制穩定曲質量。
國臺對科學釀造的探索精神,在此次“太空酒曲”身上再次得到了體現。
酒曲發酵,其實質是微生物菌群在不同環境、不同溫度下的分解變化。對酒曲微生物菌群航天搭載的變化進一步探秘優化,既展現了國臺大膽探究的眼光和魄力,也充分展現出國臺在品質層面不滿足眼前而不斷向前的極致追求。
將酒曲送入太空,是傳統釀酒工藝與現代空間技術的一次結合,標志著國臺在奔向科學釀造的星辰大海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也將為白酒行業與尖端科技領域的合作實踐與轉化成果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