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鐮啦!”
置身北緯25°貴州省安龍縣,漫山遍野的紅糧隨風搖曳,一株株高粱穗壓彎了枝頭。蟲鳴、鳥叫、鐮刀揮動、轟鳴的收割機……一派豐收的忙碌景象。
金秋時節,高粱成熟,國臺酒又一次傳來喜報,20萬畝紅纓子糯高粱迎來了大豐收。
值此豐收之際,9月9日,國臺將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以“致敬粱農守初心,國臺智釀新名酒”為主題,隆重舉行2022年國臺第二屆祭粱儀式暨20萬畝釀酒糯高粱豐收盛典。
在佳釀網看來,國臺這場即將舉辦的祭粱儀式,除了祭粱、致敬粱農,表達感激之情,也是國臺踐行正宗品質,彰顯品質信仰的具體呈現。
正宗紅糧,釀造正宗品質
一季好紅糧,一瓶好醬香。一瓶高品質醬酒既高度依賴釀酒環境,同時也對釀酒原料要求極高。唯有產自貴州當地的紅纓子糯高粱才能釀造出茅臺鎮正宗醬酒,早已成為行業共識。
作為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二十多年來,國臺始終強調“四大正宗”:產地正宗、原料正宗、工藝正宗和品質正宗。每一粒高粱都來自貴州當地自有糧食基地,都是百分之百的紅纓子糯高粱,保證了國臺酒的原料正宗。
貴州當地的紅纓子糯高粱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經得住茅臺鎮正宗大曲醬酒工藝中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等復雜工藝的層層考驗。同時,紅纓子糯高粱支鏈淀粉含量達到88%以上,單寧含量也恰到好處。
收割后的紅纓子糯高粱進入國臺酒制酒車間前,要經歷層層考驗。國臺采收高粱,從原糧基地到原料倉庫,聘請專家顧問幫扶,采購部、品控部聯動現場督察,品控檢驗,車間班組復驗,層層淘汰、分級、甄選。
不僅如此,運進國臺制酒車間的紅纓子糯高粱都是存放至少一年的陳糧。這是因為紅纓子糯高粱堆積一年陳化后,其表皮會變得更加緊實,此時用來釀酒口感會更好。由此足見,國臺對品質的堅守。
致敬粱農,守住初心、匠心
好酒不僅是釀出來的,更是種出來的。
2009年,國臺便開始推動高粱基地建設,圍繞核心產區推進,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三級管理模式。以國家標準規定的仁懷產區及與仁懷毗鄰的周邊地區,海拔、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接近的地塊為范圍,深入實地考察,測量記錄數據,研究各地塊種植能力,采樣試驗,比對有最好品質表現力的紅纓子,最終才確定選址,建設國臺酒紅高粱種植示范基地。
2011年高粱基地建設初具雛形,建成國臺酒紅高粱種植示范基地5個。2021年底,種植基地擴展至遵義、安順、黔西南等8個市縣,種植面積達16.3萬畝。今年,又升級至20萬畝。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如此大規模的原糧基地建設,國臺始終秉持高標準、嚴要求統一的管理準則。據了解,國臺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訂單式高粱種植模式,與農戶緊密聯系在一起,從源頭上保證了原糧品質。
對正宗原糧的不懈追求,對“第一車間”的高標準基地建設,保障了國臺酒生產的原料供應,夯實了國臺高質量發展的品質根基。截至2021年底,國臺合作農戶達數萬家。
高粱種植連接了種糧人、釀酒人、賣酒人,連接了一二三產業,推動高粱基地高質量建設,既是釀酒產業、企業的發展要求,更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今年祭粱儀式現場,國臺還將與粱農代表簽署紅纓子糯高粱采購協議,強化紅糧的供應保障,也為廣大種植農戶拓展發展空間。
目前,國臺擁有國臺酒業、國臺酒莊、國臺懷酒、國臺茅源四大生產基地,年產正宗大曲醬酒過萬噸。在“噸位決定地位”的醬酒行業,國臺對上游產業的布局,對釀酒原糧的源頭把控顯然走在了行業前列。近年來,國臺繼續在貴州8個市縣建設了高標準的紅糧基地,在河南省5個市縣建設了優質小麥基地,打造了完善的糧食基地。充足優質的釀酒原料供應,為國臺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糧為酒之本、好糧釀好酒——這是行業的智慧和共識,也是國臺的實踐與追求。
除祭粱儀式,國臺每年在3月15日發布舉行舉行真實年份酒品質論壇,發布新釀造年份的國臺國標;6月6日舉辦致敬河南麥農活動;農歷九月初九即重陽節舉辦生產質量誓師大會,四大系列活動構成國臺“年度四大品質行動”,覆蓋了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的全過程。
作為中國白酒主流企業和醬酒主流品牌,國臺在行業內率先唱響并持續推進的品質主張,必將成為國臺向“中國新名酒”戰略目標邁進的重要助推器。
9月9日即將到來,國臺這場祭梁活動將帶給行業、經銷商和消費者怎樣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