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周杰倫發布了新歌《Mojito》,迅速傳遍互聯網,還直接引發了各大城市中Mojito雞尾酒脫銷。
流行文化對消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都市劇的廣告里總少不了穿得光鮮亮麗的女主帶著微笑說:“上XX會,搜XX同款。”飲料、家電、汽車更是無縫植入,是不是還要主角們帶進臺詞里專門夸獎一下。拋開植入效果不討論,在熱播影視劇里進行植入,無疑是對產品消費場景的最佳注解。
從去年開始,一批精品國產劇頻頻引爆社交網絡的話題,除了貢獻好劇情、好表演,這些影視劇里的角色們也開始表現充滿煙火氣的日常生活的一面,吃飯喝酒的場景多了起來,給酒類植入留下了空擋。
好劇來襲,好酒何在?
影視化表現酒類的消費場景是酒水產品傳遞價值觀,構建消費場景最便捷省力的方式之一。在電影里更不乏用酒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教父》里馬龍白蘭度抽著雪茄喝著蘇格蘭威士忌,展現意大利黑手黨人的波瀾不驚與冷酷;007系列電影中邦德是著名的酒鬼,馬提尼雞尾酒因為他的一句臺詞揚名;《戰狼2》中吳京和外國友人對瓶吹茅臺的情節掀起了一波茅臺怎么喝大討論。去年大熱的電影《流浪地球》中也用調侃的方式表達了一下俄羅斯人對伏特加深沉的愛。
經典的影視作品中一個看此簡單的場景,看似無心的臺詞,都是精心設計過要為角色服務,角色們喝著酒,談笑間殺伐決斷的形象傳遞到觀眾那里,就成為了他們的性格,階層甚至權力地位的象征,相互成就為經典。
前幾年偶像劇、仙俠劇大行其道,劇中的俊男靚女們只顧著談戀愛,極少有吃飯、喝酒的鏡頭出現。但隨著幾部家庭劇、職場劇的火爆,主演們不再是不食人間煙火“行走的戀愛機器”,導演也更傾向用充滿日常氛圍的片段來展現人物人性化的一面。
今年熱播的幾部電視劇《安家》、《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等,視角從年輕人的戀愛轉向了90后、00后的家庭、事業的問題,播出后在社交網絡上的討論度居高不下。
而我們也發現,這些劇中有非常多吃飯喝酒的場面。
《三十而已》中顧佳在家中也是不是和老公許幻山燭光晚餐,兩人喝著紅酒,很浪漫;王漫妮被“海王”梁正賢帶到上流圈子的聚會里,桌上人喝的清一色的要么是威士忌,要么是葡萄酒,三個好閨蜜聚會時也喝的葡萄酒!抖换蟆防锼膫女生在宿舍聚會喝的是啤酒。
可以看到,在這些面向年輕群體的電視劇中,白酒的品牌露出是非常少的。
當然白酒品牌也有高光時刻,年初熱播電視劇《安家》里孫儷和羅晉吃飯聊天喝的是一壇好酒,去年熱播的電視劇《精英律師》中靳東和孫淳則喝著洋河夢之藍談心事,都市精英的品質追求躍然而出。茅臺在電視劇中也有露出,比如《小歡喜》中幾個家長聚會喝茅臺,幾年前的《父母愛情》中也有“茅臺管夠”的臺詞,但應該不是品牌方主動贊助,而是如《戰狼》中吳京喝茅臺一樣,是片方的“個人行為”。
流行文化 白酒不能缺位
近兩年播出的熱播劇收視群體大多數都瞄準了年輕人,電視劇也在普遍的愛情之下設置了諸多大眾關心的議題,如《安家》、《都挺好》中的重男輕女,《三十而已》中的女性友誼、年齡困境,《精英律師》中的職場斗爭,這些議題擊中了當下年輕人的人生痛點,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議論熱潮,也進一步加深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消費理念的傳播。
前不久,建發集團在寧夏閩寧鎮舉行公益活動時,集團副總裁葉衍榴在采訪中提到《三十而已》中有很多喝葡萄酒的場景,對葡萄酒的場景消費做了很好的示范。影視劇長期的展現,無疑會對葡萄酒消費起到了促進作用。
而另一面,流行文化中展現出來的年輕人喝酒的狀態,極少和白酒沾邊!度选分蓄櫦驯豢蛻舯破雀傻袅艘恍匕拙,表現出來的是白酒代表的“酒桌文化”;以《以家人之名》中在劇中深夜喝白酒聊天的是父輩,年輕一代則蹲在河邊以嘗鮮的心態喝幾口,得出“又苦又辣,果然難喝”的結論。劇中張新成飾演的角色的一句臺詞:“我還沒喝過白酒呢。”可能是很多95后和00后的寫照。
白酒一直在提倡年輕化,要接近年輕消費群體,但在年輕人愛看的熱播劇中,所展現出來的白酒形象還是與中年人,或者說中年男性掛鉤,便很難起到好的示范作用。設想一下,如果在年初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幾個探險的主角在遇到困難時掏出一瓶紅星二鍋頭之類的小酒,喝一口靈光一現找到了解題思路,是否會讓看劇的觀眾印象深刻?
白酒近兩年流行和傳統文化接軌,花大價錢冠名高端、主流的文化節目,讓白酒文化與傳統文化深度捆綁,成為有閱歷、有深度、有文化、有品位的消費象征。但在流行文化領域,白酒似乎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展示方式,去構建符合年輕人真實生活場景,又能改變他們對“又苦又辣,難喝”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