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些年出現的“勾兌門”、食用酒精風波、真假酒風波等等都有很大關聯,相關標準此次都有修訂明確。”白酒青年技術專家鄒江鵬向酒業家表示,剛剛公布的白酒“新國標”,除進一步規范了技術指標外,還對行業內的關鍵詞、敏感詞進行了修訂或者規范。
5月21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21年第7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GB/T 15109-2021《白酒工業術語》及GB/T 17204-2021《飲料酒術語和分類》兩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實施日期為2022年6月1日。
“新國標”的頒布實施,對行業而言,“新”在哪里?對行業發展又將產生哪些影響呢?
01、白酒需以糧谷為原料
“‘新國標’的頒布,對白酒行業近些年來存在和關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規范。”鄒江鵬在接受酒業家專訪時指出。
“按照‘新國標’,趨勢就是今后白酒都需要以‘糧谷為原料’,而其他種類的酒將歸入調香白酒。”鄒江鵬向酒業家分析道。
在鄒江鵬看來,“新國標”主要對三個大方面進行了規范:一是關于液態法、固液法、固態法白酒的概念限定,二是關于食用酒精的釀造,三是關于調香白酒。
鄒江鵬特別強調,按新版標準修訂后,液態法白酒明確規定以“糧谷為原料”采用液態發酵法工藝精制加工這一種方式釀造;此外,固態法白酒不可添加谷物食用釀造酒精,液態法白酒可添加谷物食用釀造酒精,但食用酒精只能從谷物來,糖蜜等為原料生產的食用酒精不能在白酒中使用。
“所有的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均明確規定‘不直接或間接添加非自身發酵產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質’,即不能使用食品添加劑。”鄒江鵬告訴酒業家。
“這樣一來,規避了很多風險。”鄒江鵬對“新國標”評價很高,“這是白酒行業越來越健康成熟的表現。”
白酒青年技術專家、四川源坤教育聯合創始人鄒強還向酒業家透露,與去年報批稿的對比可發現,“新國標”將增加的術語定義中的“糧食”在新標中改為了“糧谷”,更加準確地與標準中其他術語使用的“糧谷”一詞進行了對應,并新增了“浸蒸”的工藝術語,對這一工藝操作進行了收納補充。
“在新修訂標準中,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均明確規定不能使用食品添加劑,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的‘白酒’”將其歸類為了‘具有白酒風格的配制酒’。”鄒強表示,這一變化有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避免“魚目混珠”。
02、調香白酒不是白酒
鄒強表示:“調香白酒其實不是白酒。”
鄒強指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一直是行業的敏感話題,也是消費者對傳統白酒存在誤解的最大源頭。然而,這類酒品又不無存在,它們可以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添加劑的按標準使用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修訂標準中將此類酒定義為“調香白酒”,納入配制酒的范疇,將其與傳統固態法白酒進行區別。
鄒強進一步向酒業家表示,“新國標”從技術的角度出發,對各種香型白酒傳統工藝更加重視,在定義中補充了糖化發酵劑、發酵容器、固態發酵、固態蒸餾、特殊工藝等規范要求,而弱化了部分香型白酒的主體香味物質。
鄒江鵬還向酒業家解讀了“新國標”中關于調香白酒的規定:調香白酒實際上是具有白酒風格的配制酒,以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劑調配而成。
“這意味著使用添加劑調整香味口感的產品,以前打著白酒旗號的低端酒,今后只能按照配制酒來進行售賣,有助于白酒市場凈化。”鄒江鵬指出。
03、“新國標”將引發行業變局
“新國標”的頒布實施,對哪些領域的影響最大?
“對于低端白酒的市場將會有很大沖擊!”鄒江鵬透露,過去低端白酒多是以添加香精香料、使用食用酒精來生產,雖然合乎過去的標準,但是口感上與傳統固態法生產確有較大差別,而這也是白酒市場混亂、質量參差不齊的根源。
“大眾光瓶酒受沖擊更大,特別是北京地區的一些二鍋頭企業。”獨特咨詢創始人王偉設同樣認為,“新國標”的出臺讓那些想鉆政策“漏洞”者今后的“日子難過了”。
還有行業人士表示,部分酒商庫房里還有大量的庫存,需要一定時間去消化,這部分產品的市場前景堪憂。
黑格咨詢副總經理徐濤指出,“新國標”的實施,液態法白酒的低端酒品牌的銷售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隨著整個市場的消費升級、消費者理念的升級,其銷量會持續下滑。
事實上,“新國標”出臺的一個初衷就是整治低端酒亂象。
“主要是對行業設置了準入門檻。”劍南春一內部人士向酒業家提及,這從消費角度出發,對消費者而言是好事。
“現在有了‘新國標’的明文規定,良幣驅逐劣幣,這或許是名優酒的低端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的一個好機會,加速行業向頭部品牌集中。”一大型酒企內部人士向酒業家表示,雖然名優酒企也有不少低端產品,但主要為純糧固態發酵白酒。
酒業家了解到,近年來,大部分名酒企業都對其低端產品進行了升級,減少了液態法白酒的比例,這就直接減少了酒精的使用比例,從整體上提升了低端產品的質量。
酒業家獲悉,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劍南春、古井貢等名優酒企均為“新國標”的起草人單位。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此舉可能會加快以中低端產品為核心的中小酒企的洗牌速度,原因在于此舉勢必將增加中小酒企的生產成本,讓中小酒企原來擁有的成本優勢化為烏有,加速了這類沒有核心競爭力、僅靠成本優勢維持生存的酒企的淘汰進程。
04、低端白酒應對之舉
白酒營銷專家、龍騰虎躍品牌機構董事長紀家晶認為,“新國標”的出臺和實施,將引發白酒行業及附屬產業的連鎖反應。
“白酒行業也是一個高度依賴于品牌的行業,好酒很怕巷子深,沒有品牌就等于沒有生路。行業的每一次重大決策或者政策出臺,實際上都是一次難得的行業或者品類的品牌建設機會,‘新國標’的出臺無疑是白酒的加分項。”紀家晶向酒業家表示。
有行業人士預估,“新國標”將引發低端酒漲價潮,因為產品漲價應對成本上漲的最簡便之道。
目前國內低端酒企大部分使用的是用東北玉米生產的96度食用酒精,在糧食價格普漲的大背景下,加上“新國標”的明文規定,低端酒的成本增加已是必然。
九度智力集團董事長馬斐指出,低端酒成本上會上升,對經營上提出了考驗,也對生產食用酒精的企業也是嚴重考驗,新一輪低端糧食酒漲價不可避免。
“在消化庫存的同時開發新品,誰先走一步勝算更大。”馬斐進一步提出,低端酒生產廠商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在降低成本的同時要先守住市場,提價與品質提升要同步。
對此,長期跟蹤研究低端酒的徐濤認為,“新國標”的實施,可能會對低端光瓶酒的生產成本方面有所影響,但相對于白酒較高的市場運營費用占比,其影響不會太大。
“對于低端酒來說,創新性的專業化、品牌化運營,同樣有效。”徐濤給出了希望品牌保持競爭力的低端酒另一個可行性建議。
對于不少規上企業而言,早已先行一步正在逐步降低企業酒精酒比重,而一些名酒企業更是借推新產品降低原有低端酒銷量占比,以提升產品結構升級。(原標題:“新國標”出臺引發低端白酒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