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企業2021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陸續出爐,如何展望2022年的發展趨勢,成為白酒行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糖酒快訊梳理了20家白酒上市企業年報中“可能面對的風險”一節內容,整理出上市企業重點關注的11個行業風險如下:
酒企年報中的2022年十一大重點風險與關注該問題的企業年報數量 制圖:糖酒快訊
在上述十一大風險中,絕大多數企業關注到“行業競爭”加劇的問題;宏觀經濟和疫情影響帶來的風險受到十五家企業關注,十家企業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品牌價值維護,以及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必須克服的風險。
外埠市場開拓、區域市場鞏固方面問題,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原材料供應,也分別被七家酒企列為2022年重點關注的經營風險。
01、競爭加劇疊加供需風險,誰將率先突圍全國大市場
2021年,茅臺等五家頭部酒企在2021年共實現2383.62億元營業收入,占上市白酒企業酒類營收的近八成、業內規上企業營收近四成。
頭部企業對未來競爭壓力的加大已有充分預判,五糧液年報認為,當下行業競爭尤其是名酒企業競爭進一步加劇,而洋河股份年報指出,當前,白酒市場總體呈現擠壓態勢發展,隨著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行業將逐步進入加速競爭階段,白酒企業間的競爭將愈加激烈。山西汾酒則提出,針對日益加劇的行業競爭,其將持續深化改革,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及營銷模式,多渠道拓展市場,提高公司的行業競爭能力和產品市場占有率。
2021年,上述三家企業分別實現營收662.09億元、253.50億元和199.71億元,分列白酒上市公司第二、三、五位,是行業頭部領軍力量。
江蘇地方強勢品牌今世緣、迎駕貢酒、伊力特則注意到了其它酒類產品對白酒市場的不斷沖擊,對白酒企業形成一定的“市場供需風險”。
據此前相關機構發布統計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酒類進口額達到40億美元,進口量達16.5億升,同比分別增長41%和77%,其中,烈性酒進口額達16億美元,同比增長89%,進口量首破一億升,同比增長42%,成為進口酒增長引擎。
酒類進口額的增長,以及國內葡萄酒、烈性酒、輕度潮飲產業的發展,加劇了大眾白酒競爭,對國內尤其是東部發達地區和一二線城市的白酒消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如今,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理念的提出和構建,各類酒企在全國市場的競爭壓力日益凸顯。各區域市場的爭奪也引起了上市酒企的高度關注。
今世緣、迎駕貢酒、口子窖、伊力特、老白干等地方白酒企業高度關注外埠市場開拓、區域市場鞏固方面問題。進入深度全國化階段的民酒龍頭牛欄山(順鑫農業)則關注到,其白酒產品在進行外阜市場拓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02、宏觀經濟與疫情影響,酒企如何應對消費新挑戰
由于國內外疫情不斷反復,國際貿易環境受到沖擊,白酒消費、產業投資均受到較大沖擊。2022年初,隨著部分一線城市疫情再度反復,加劇了各界對宏觀經濟走勢和消費前景的擔憂。
疫情的影響正在受到各家企業的高度關注。洋河股份年報認為,“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確定性風險,對白酒需求總量與消費場景造成一定影響,進而給白酒行業的成長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瀘州老窖年報亦認為,“各類變異病毒的出現使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給白酒等消費行業的發展帶來較大不確定性。”山西汾酒年報則指出,“未來疫情對白酒行業的影響程度取決于疫情防控的進展情況、持續時間及防控政策的實施情況。”
除了頭部企業,全國化勢頭猛烈的次高端白酒品牌酒鬼酒、舍得酒業、水井坊也對疫情影響高度關注。酒鬼酒認為,局部地區的疫情反復可能會導致企業銷售及推廣活動的開展受到一定影響。舍得酒業則認為,疫情導致部分區域的聚飲市場、宴席市場受到一定影響。
水井坊年報提出,在高度依賴聚集型消費的白酒行業,疫情的反復將導致消費場景受限,零售業態將受到負面沖擊,而市場對企業供應鏈、客戶服務及資源投放的應變能力和效率要求也會進一步提高。
江蘇龍頭企業今世緣年報則提出,疫情對白酒需求總量與結構、消費場景和消費習慣可能產生較大影響,該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其銷售規模增速放緩甚至下滑,從而影響經營目標的實現。
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二十家上市企業中,十三家企業產品平均噸價超過10萬元,七家企業平均噸價超過15萬元。綜合部分企業中高端、大眾雙品牌戰略考慮,多數企業核心產品與各類宴席場景高度綁定。疫情對消費場景的沖擊,疊加宏觀經濟增長放緩,使居民消費約束普遍收縮,對高端化勢頭正盛的白酒行業形成了巨大沖擊。
穩定現有核心消費群體,增強品牌聲量,成為酒類企業消費場景爭奪的關鍵要素。
為此,舍得酒業提出,將通過拓寬銷售渠道、強化線上銷售、加快新區域布局、增加新產品、加強宴席促銷等方式,對沖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水井坊則提出,其將通過拓寬銷售渠道、加快數字化變革、提高線上銷售水平等方式緩解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同時,強化團隊的執行力,有效快速應對疫情變化。
而針對疫情對酒類生產和流通渠道的沖擊,山西汾酒表示,其將按照相關要求積極開展防御和抗擊疫情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員工及家屬健康,并與客戶和供應商保持溝通,努力減少疫情對產業鏈造成的不利影響。
03、保衛供應鏈,布局產業新周期
在頭部企業年報中,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著重強調了未來白酒行業面臨的的產業政策風險。
瀘州老窖認為,白酒行業一直承受著較大的社會輿論壓力,易受產業政策、消費稅、消費場景限制等政策因素影響。對此,該年報表示,“白酒企業應主動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宣傳和倡導健康飲酒的理念,弘揚白酒文化的深刻內涵,樹立白酒行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山西汾酒也注意到,隨著國家對酒行業監管力度的不斷提升,白酒行業存在一定的產業政策風險。對此,汾酒表示,其將密切關注行業變化,“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主動適應行業發展新趨勢,根據政策變化及時對生產及營銷策略進行調整和完善,實現公司良性可持續發展。”
對于相關環保政策未來的走向,徽酒企業迎駕貢酒提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國家環保政策將日益嚴格,其未來環保投入會有所增加。
近兩年經歷疫情沖擊后,白酒行業從深度調整后的高速增長轉變為更注重發展質量,更強調企業發展、產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節奏相適應的嶄新階段。消費品流通生態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業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工作,都將成為考驗白酒行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
伊力特年報中提出,當前,隨著我國釀酒行業的發展,釀酒行業在諸多技術方面都有了迅速的發展,但仍與先進水平仍有一些不足,并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尤其在白酒制造方面,裝備水平相對落后,現代化設備使用率較低,糧食浪費較為嚴重,經濟技術指標低于先進水平。
該年報同時認為,現階段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是行業發展方向,高耗能、高污染排放量的企業發展已經不再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
在20家上市酒企公布的2021年年報中,包括伊力特在內七家白酒企業注意到了酒類生產中的原材料供應風險,其中,糧食價格的波動,成為這七家企業共同關注的課題。
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但這份豐收卻來之不易,面對新冠疫情的不斷沖擊,化肥等生產資料價格也在不斷上漲,部分地區的出現極端天氣,也極大影響了糧食生產。
2022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明確強調糧食安全問題,也向白酒行業提出了加速生產技術升級、優化產能配給的艱巨任務。
白酒行業如何處理好自身發展與生態環境安全、國家糧食安全等重大行業命題之間的關系,不僅是保衛自身的產業鏈穩定,更體現了這個烙印著鮮明中國特色的行業,如何在中國經濟前進的歷程中,扮演自身日益凸顯的推動作用,并通過一個先進的產業美學風貌,回答“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這個時代命題。
——而這道考題,也將是白酒行業未來突破危機,實現新時代、新跨越的基本動力之一。(原標題:阻擊灰犀牛:酒企2021年年報都關注了哪些產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