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只剩不到一個月,而白酒市場似乎沒“嗅”到任何春節的氣息。中國商報記者日前在北京豐臺區沃爾瑪、家樂福、大商等幾個超市走訪發現,盡管“明晃晃”的促銷信息在側,白酒產品依然鮮有人問津,2019年白酒春節檔冷冷清清。實際上,白酒市場的這波“寒意”早已開始,2018年白酒中秋檔就呈現出“旺季不旺”之態。
業內人士分析,白酒消費冷清背后是企業的生存困境,大型白酒企業尚且動銷艱難,中小酒廠則更是“一聲嘆息”。此外,酒廠還紛紛把壓力轉嫁給下游經銷商和終端客戶,大品牌經銷商為保住經銷權尚可奮力一搏,小品牌經銷商則重重壓力,苦不堪言,大批中小經銷商即將退出市場。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2019年春節白酒市場冷冷清清
距離2019年春節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很多酒企都開始了春節促銷模式。中國商報記者日前在北京豐臺區沃爾瑪、家樂福、大商等幾個超市走訪發現,包括洋河、瀘州老窖、郎酒、水井坊、紅星、牛欄山二鍋頭等酒企都有多個產品在促銷。
具體而言,在北京市豐臺區一家沃爾瑪超市,記者發現,洋河42度海之藍產品買兩瓶減40元,天之藍買兩瓶減80元,夢之藍買一瓶減40元;瀘州老窖國窖1573買一瓶減80元,特曲酒買一瓶減20元;郎酒集團旗下53度紅花郎買一瓶減80元,青花郎也在促銷之列;劍南春酒廠旗下52度劍南春買兩瓶減70元;水井坊高端品牌甄釀八號買一瓶減30元;老白汾酒買一瓶減60元。
此外,牛欄山旗下更是有多款產品在同時促銷,其中52度經典牛欄山買兩瓶減100元,其他產品有的是買一瓶減5元,有的是買一瓶減10元,有的甚至達到買兩瓶減150元;紅星酒廠旗下53度紅星二鍋頭(藍盒18)買一瓶減15元,52度紅星富貴百年系列買一瓶減10元,52度紅星二鍋頭買一瓶返12元卡。
記者發現,這些白酒促銷時間多為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2月底或者從1月初到2月底。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都是白酒廠家直接推出的促銷活動,針對的就是春節白酒市場,促銷產品春節前后價格不會再有所調整了。
可是,“明晃晃”的白酒促銷信息并沒有引起消費者的青睞。中國商報記者在上述幾家超市走訪時發現前來買酒的消費者幾乎沒有,一大片整箱的白酒陳列也鮮有人觀看。
記者在超市駐足的近10分鐘里,只有一位消費者前來買酒,在與其交談中記者得知,這位中老年消費者購買的是紅星酒,目前紅星酒有買兩瓶送一小瓶的活動。“不過,我現在買酒也不是因為春節囤貨,我幾乎每天都在家喝酒,一般都喝紅星,隔斷時間都會來超市買一箱。這次紅星雖然有促銷,有買贈,但零售價早已比前幾年甚至今年年初高了很多,所以促銷后價格也并不便宜。”上述消費者對中國商報記者如是說。
值得注意的是,白酒市場的“寒意”由來已久,早在2018年中秋期間,記者就發現白酒市場的“旺季不旺”。
白酒行業專家羅英藤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說,2019年春節,白酒市場異常冷清,實際上,現在離春節只剩不到一個月時間,物流都快停了,白酒市場還不知道需求在哪。白酒企業都在白“吆喝”,白酒市場延續了一整年的冷清之勢。
大小酒廠擠壓加劇
而2019年春節白酒市場的“冷冷清清”反映了白酒企業的“凄凄慘慘”。郎酒旗下青花郎以及水井坊旗下甄釀八號都是兩個酒企2018年主推的高端產品,在春節期間都加入了促銷之列也可見其動銷不暢。記者致電郎酒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并沒有收到對方的任何回復。
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對中國商報記者介紹說,目前,幾個大型酒企的壓力都很大,因為2018年全年高端白酒都在漲價,但臨近年底,茅臺價格控制得很死,使得其他酒廠深受影響,動銷很差,不得不通過促銷和停貨來加快動銷。
確實,資料顯示,自2018年12月30日起,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洋河”)的洋河海天夢產品已全面停止向江蘇市場經銷商供貨。自2019年1月3日起,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瀘州老窖”)對國窖1573經典裝重慶區域停止供貨。
蔡學飛坦言,2018年全年白酒企業擠壓競爭嚴重,特別在下半年名酒企“急剎車”,導致下半年國慶不旺,如今的春節市場也比較平靜。尤其在華東、華北市場,包括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舍得等都加速布局,擠壓競爭激烈。
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整個白酒行業實現營業收入478.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9%,為2016年二季度以來最低增速;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0.6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52%,為2016年三季度以來最低增速?梢,整個白酒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長均大幅放緩。
白酒股價更是充分體現了當前白酒市場的微薄信心。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6日,19家白酒上市公司市值與2018年初(1月2日)相比,市值蒸發了4300億元。2018年10月29日,貴州茅臺更是出現了14年以來的罕見跌停。
而白酒行業的擠壓式競爭不僅表現在名酒之間,更表現在名酒企對中小酒企的擠壓上。實際上,當前大量中小酒企生存異常艱難。正如羅英藤所言“2018年高端消費尚還可以,但小企業只有一聲嘆息。實際上,中小企業全年都在忙著處理庫存,同時尋找新的立項機會”。
“當前很多小企業的處境類似‘夾心餅干’,一方面全國名酒通過系列酒產品進行下沉,另一方面地方強勢酒企又都在往上走,使得小酒企夾在中間,處境尷尬。”蔡學飛對中國商報記者如是說。
大小品牌經銷商苦不堪言
白酒企業面臨擠壓式競爭,壓力很大,于是便把壓力轉嫁到相應的經銷商和終端客戶身上,大批經銷商處境更是苦不堪言。
而春節將至,正如上文所言很多酒企都在忙著處理庫存,很多經銷商也似乎感受到了白酒的這波“寒意”,即使春節即將來臨也沒有進行過多備貨。
一位瀘州老窖的經銷商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因為擔心進貨多了賣不出去,當前即使臨近春節,也沒有進行過多備貨。一方面,當前渠道還有很多庫存沒有處理,另一方面,臨近春節,經銷商要面臨銀行還貸、給員工發工資等多重壓力,也確實沒有資金。
“實際上,當前很多經銷商都在低價賤賣老的庫存來進行資金周轉完成春節還賬等資金需求和進貨需求。不過,即使如此,當前渠道的庫存還是很嚴重。”上述經銷商對中國商報記者如是說。
而白酒行業分化加劇、中小白酒企夾縫求生使得代理中小白酒品牌經銷商的日子過得也“苦不堪言”。羅英藤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很多經銷商帶來的中小白酒品牌賣不出去,但轉換大品牌的成本很大,條件還在增多,加上兩者對應的人群不一樣,成本加價系統和渠道都不一樣,中小品牌經銷商只能默默忍受。未來,將有一大批中小品牌的經銷商退出市場。
而大品牌的經銷商日子也并不好過。羅英藤透露,除茅臺以外的名酒經銷商為了保住名酒品牌的經營權不得不低價拋售產品,周轉資金以完成合同銷量。實際上,除茅臺以外的名酒經銷商都不太賺錢,也就剛剛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