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樣的改造,是的原來的“千店千面”變身成為“千店一面”。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巨大的挑戰,那就是硬件的改造很容易被模仿,“你行它也行”。
就像酒業搶奪餐飲渠道是一樣的。你能花錢讓這家店換上你的店招,我就能花兩倍的錢讓他換上我的店招。雖說,爭奪餐飲店的高峰已經過去,但是在競爭激烈的安徽地區,這樣的事情還是會不時發生。
所以說硬件改造不難,難的是正是因為“改頭換面”太容易了,你能換,別人也能換。今天你換,明天換個主繼續換。如何保證“千面”變“一面”后,這“一面”是屬于你的“面”非常重要,這是面臨的第一個大挑戰。
2做到“千店一面”后如何再回歸“千店千面”?
想要確保硬件上的“一面”是你所想要看到的“一面”,那么就必須要在軟件上下功夫。真正的競爭力是來自于高效的模式、更高的盈利能力、更便捷的服務等等。所以這就涉及到了第二個挑戰:如何讓“千店一面”的各類“便利店”擁有自身的特點,在“千店一面”的基礎上實現內在的“千店千面”,實現高回報。
在上圖的加盟項目對比當中,加盟地區、加盟條件、所需費用、供貨范圍、供貨來源、供貨價格等這些都是其他平臺也能夠做到的。這也就是“硬件”條件,是極其容易被復制的,只有在“軟件”上下功夫才能使得模式不被簡單復制。
而想要每家店都有自身的特色,因地制宜的盈利,著同樣需要各種“軟件”的支撐。在此時,品牌影響、營銷策略、后續支持等等軟實力對各平臺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品牌營銷和后續支持這才是大平臺最核心的資源,而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店家,所采用的不同營銷策略,這是使得“千店一面”再次成為“千店千面”的關鍵之一。
“千店一面”再到“千店千面”面臨七難關
那么,想要讓“千店一面”的各種“便利店”順利的再次過渡到“千店千面”究竟要解決哪些難關,要怎么做才能順利完成這一挑戰?
第一、經銷商的利益協調難關。無論是京東的平臺或者阿里的自營B2B,都會對現有的經銷商市場產生相當程度的吞噬。
第二、品牌商的渠道改變難關。品牌商現有的經銷渠道,都是花費了巨額資金人力成本及時間成本才建立起來的,如果既有渠道一直維持盈利,相信大部分廠家是沒有太大動力去更換新的渠道或者模式。
第三、價格優勢難關。盡管天貓和京東都宣揚得益于自己的強大供應鏈體系,能夠提供給小店有競爭力的商品價格,但事實上從某些城市的B2B市場調查來看卻并非如此。
第四、供應鏈服務難關。影響小店店主選擇進貨渠道的第二大要素是服務。供應鏈的快速送貨與反應能力、服務能力以及地推能力恰恰是各級經銷商所最擅長的。
第五、物流成本降低難關。無論阿里的三級倉儲或京東的兩級倉儲物流模式,如果其訂單密度及金額無法達到一定量級,那么其物流成本也肯定就很難降低。
第六、翻牌小店管理難關。三到五線城市及農村市場并不是好啃的骨頭,秩序相對雜亂,與一二線城市的成熟市場截然不同。
第七、為小店賦能難關。那些在一二線城市被大家關注甚多的大數據、智能化、線上線下聯動部分,在三線到五線和農村市場里面,很難引起小店主的深度共鳴。
只有弄清楚上文的兩問題與兩挑戰后,順利解決這七大難關才有可能真正的從“千店千面”到“千店一面”階段,進入到最后的“千店千面”階段,也就是看山還是山的禪意境界。